傳承非遺經典
堅定文化自信
在濟南西部的黃河岸邊--西張村,有一項百年傳承的“活”非遺——繡球燈舞。每到重大節日,村民們就會以獨具特色的繡球燈舞來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內心喜悅和安居樂業的美好祝福。而這項特有的民俗藝術活動,傳承至今已經有400余年了。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學生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4月23日,濟南市槐蔭區錦繡城小學邀請了西張繡球非遺傳承人--王英,為隊員們教授繡球燈舞文化。
首先,錦繡城小學左敏校長向隊員們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并讓隊員們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了解了繡球燈舞的起源、發展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意義,激發了隊員們對非遺文化的濃厚興趣。
隨后隊員們用熱烈的掌聲隆重邀請出西張繡球非遺傳承人王英老師,少先隊員代表給王英老師佩戴紅領巾,對王英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在王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揮舞著繡球,學得不亦樂乎,笑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少年記者團
崔富蓉:表演繡球燈舞時,只做了簡單的幾個動作,手就覺得很酸痛。想想繡球表演者需要伴著鑼鼓聲,隨時變換隊形,表演回旋踢、劈叉、平地起跳……演員體力消耗大,對演員的腿功、手功和腰功的要求非常高。我不禁贊嘆: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想做什么事情就必須付出努力才能實現。
楊鈞:今天的體驗活動讓我知道了“繡球燈舞”,是從古代的社火中演變而來,是人們表達祈求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愿望,集武術、舞蹈為一體的傳統民俗藝術活動。“繡球”象征著“吉祥、富貴、圓滿”,“燈”象征著“光明”錦繡印跡丨舞出少年風采,錦繡城小學“紅領巾”開啟非遺文化體驗之旅,我感受到了傳統藝術的美妙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
劉洺旭: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泱泱大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了豐富而燦爛的傳統文化。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通過這一次的體驗活動,隊員們充分感受到了繡球燈舞的優美、精巧,從中汲取了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藝術審美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