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報融媒記者常洪濤 通訊員喬新強
1月5日,在魯山縣城區建設街一處民居里,桌子上擺放著10多只花色各異、機靈可愛又呆萌的布藝兔,很是招人喜愛。
“我本來是做布老虎的,今年是兔年,前一陣子不少人打電話,問我能不能制作一些布兔子慶賀新春,我就根據小兔子活潑可愛的樣子設計幾個樣板,拍照后發給他們,沒想到很受客戶的歡迎,紛紛下單訂購。”今年60歲的“布老虎”非遺傳承人張秋月說。
“布老虎”是一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是驅邪避災、平安吉祥的象征,常作為室內擺設、饋贈禮品及個人收藏。作為布老虎制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張秋月制作的布老虎栩栩如生,威嚴中又透露著憨態可掬,一些作品還獲得省市級獎項。去年恰逢虎年,張秋月的“布老虎”很是熱銷,一時間各家媒體爭相報道,甚至還登上了央視一套賀新春欄目。2022年9月,張秋月被評為市級非遺傳承人。作為“非遺技藝進課堂”的特邀老師,她走進學校為學生授課。
“一個月前,鄭州一家銀行給我打電話,要求訂制180只布兔子作為新春禮物發放,我趕制出幾只樣品后,對方很滿意,我于是動員全家老少齊上陣,前天才把這批貨發走。”張秋月說。
張秋月近期制作的布兔子,大部分都是喜慶的大紅色或粉紅色,也有花青瓷色和帶有吉慶圖案的雜色,滿滿的節日喜慶氛圍。除了制作布老虎、布兔子外,心靈手巧的張秋月還在端午節推出各種花色的香囊、根據不同年份制作十二生肖布藝產品等。“都是一些喜慶吉祥的造型,能增加些節日氣氛,讓更多的人了解、傳承非遺技藝,我就滿足了。”張秋月說。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在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有這樣一對母女,她們醉心制作傳統布老虎,讓這門非遺手藝代代相傳。孫文娟說,家族手藝代代相傳,一件件作品也走入了千家百戶,希望未來河套孟家布藝老虎能有機會走出國門,讓中國傳統非遺展示給更多的人。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