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天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湖北日”高山流水迎鳳來,小編在現場體驗后,忍不住豎著大拇指點贊:咱們大湖北太牛了,嘆為觀止、嘆為觀止、嘆為觀止啊...
尤其是主題為“綠色、靈秀、浪漫”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那是琳瑯滿目,看得小編目不暇接。
來自湖北的非遺大師們,現場大展身手,盡顯荊楚文化深厚底蘊。
雕花剪紙、陽新布貼、楚式漆器髹飾技藝、通山木雕、大冶刺繡、蘄春艾炙療法、潛江竹編、面塑等八個非遺代表性項目輪番上演,武漢、荊州等地專場展示特色非遺項目,荊楚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首都北京綻放,現場人山人海,觀者如潮。
雕花剪紙
陽新布貼
通山木雕
面塑
蘄艾
湖北地處華中,地理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有“靈秀湖北”之稱。湖北蘄春出產的艾草被稱為“蘄艾”,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艾炙療法在當地已風行了500余年,近年尤盛。參加本次非遺展示活動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韓善明是炙療領域知名專家,曾參與制定灸療養生保健服務國家標準。為了保證療效,他的每次問診都極為詳細湖北人有“板眼”,剪紙布貼、木雕刺繡……荊楚非遺文化轟動首都北京,因癥施治,極受歡迎。
作為楚文化的發祥地,在湖北省的代表性非遺項目中,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必占一席之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就已達到極高水平,是中外專家公認的中國漆器工藝的高峰。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鄒傳志曾跟隨其父親、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鄒德香從事多年出土漆器的復制工作,在他手中,一件漆器需經過選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上漆、描金等近20道工序才能完成,成品與出土文物別無二致,幾可亂真。而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又為這古老的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共建的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后,設計改善、材料改進、工藝改良,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漸成國民新品牌。
楚式漆器
同樣煥發生機的還有刺繡。湖北大冶的刺繡是傳統的民間刺繡,有著鮮明的漢繡藝術特點,繡工精巧細膩。近年來,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創造力漸趨活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小紅一家人都在從事刺繡工作——劉小紅本人和女兒彭肖肖負責刺繡技術,丈夫彭國強負責裝裱,女婿張涵負責市場,學習服裝設計的兒子彭濤負責設計。他們創立了“小紅繡”品牌,數年來開發了近百個品種的文創繡品,訂單量一直居高不下,在現場展出的臺屏、夜燈、ipad包、扇子、安神枕等最受市場青睞。
皮影戲
“非遺不只是一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它更是可見、可參與的生活?!蹦壳?,湖北的端午節、京劇、剪紙、皮影已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此外還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2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4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71人;形成了以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的非遺保護實踐體系,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保護主旨,貫徹落實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科學保護理念,走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湖北道路。
文·圖/程琛 湖北畫報資料圖
上一篇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近日,記者從荊楚理工學院獲悉,該校藝術學院教授劉曉靜組織推薦的傳統舞蹈——《蓮湘》成功獲批荊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有207人確定為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有1
昨日,筆者從區文化委獲悉,榮昌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涉及民間音樂、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體育、雜技等領域,《石工號子》等38個項目入選。其中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產業化開發價值,它們深深植根于民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