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家里的老人常說,過完元宵才算過完年,小時候的我們或許還會前往廟會賞花燈、猜燈謎,或在家中吃著奶奶包的湯圓過節,現在又有多少人選擇用速凍湯圓隨意打發一下了呢……
為了重拾童年樂趣,我們先來玩一組猜燈謎的游戲吧:
① 遠看像團火,羽毛粉紅色,群居喜淺水,愛吃小田螺。
② 鬃毛蓬蓬松,樣子真威風, 張嘴一聲吼,百獸全發抖。
③ 身披鱗甲色紅黃,不做善羹不做湯,四海雖大非吾愿,半缸清水過時光。
④ 手掌珍貴似明珠,行動笨拙傻乎乎,樣子像狗愛玩耍,下水上樹有功夫。
以上4條燈謎你都猜出來是什么了嗎?謎底就藏在今天要介紹的手藝人——廣州85后女孩溫秋雯的工作室中。
秋雯的設計領域主要為「紙雕」,希望將新設計融入中國傳統非遺技藝中,讓年輕人了解它們的現代魅力。
「花燈、風箏這些中國的傳統紙藝,大都徘徊在民間實用或者裝飾基礎上,但很少有人往現代方向發展。」
溫秋雯于1987年出生于貴州,從小就愛用紙折各種小玩意兒,做一間精致的小樓房或剪一個小池塘;上高中后還參加各種航空模型、建筑模型比賽。盡管沒有學習過專業的紙雕技藝,但愛好就是培養技藝最好的老師吧。
秋雯接觸到紙雕還得從她大學畢業說起,她就讀于廣州華南師范大學油畫系,畢業后兼任設計師和攝影美術指導,幫助客戶搭建與產品相稱的場景,營造氛圍,以此來為產品加分,她因此開始嘗試自己設計和制作拍攝道具。
隨著制作道具的手藝活逐漸熟練,秋雯決定以紙藝為主要素材嘗試藝術創作。她首先前往廣州、佛山、梅州、順德等地尋訪,希望能夠向隱藏民間的手藝人拜師學藝。
最終她在順德大良找到了一位魚燈師傅,這位老師傅名叫潘培森,今年70歲,扎魚燈已經40多年,當地人都尊稱他為「潘叔」。
說起「魚燈」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它是傳統民俗舞蹈的道具之一,造型呈鯉魚狀,用竹篾綁扎,表面糊白紙繪制而成。
每逢春節、元宵和六月六廟會,沿海一帶百姓會舉行舞魚燈、滾龍燈、跑馬燈等活動慶祝節日。從圖上中就可以看出,這種「魚燈」與我們熟知的元宵紙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秋雯表示,從潘叔那里學到最珍貴的東西就是如何扎魚燈的骨架,「骨架是扎燈的關鍵,精致的骨架能夠賦予花燈靈魂與美感。」
在向大師討教后,秋雯開始了她的非遺魚燈改造項目,第一件改造試驗品是一只獅子燈。
不同于以往喜氣洋洋的大紅色舞獅造型,秋雯保留了傳統獅子燈的骨架,將綢布換成水墨渲染的彩紙,這些彩紙以淡粉、淡綠、淺白色為主色調,展現了少女的細膩與情懷。這件作品也因此被命名為「少女南獅」。
秋雯將不同顏色的紙片裁剪成三角形、鱗片形等形狀,用來裝飾獅子的毛發,獅子的鼻子則是用彩紙條以手鞠的方式纏繞而成。她在獅頭內部安裝了一盞白熾燈,一打開電燈,萌態可掬的獅子便呈現在人們眼前。
如今在她的淘寶店中展示著三款「少女南獅」,售價從1.8萬至8萬元不等。秋雯在介紹里提到,「少女南獅3號非常非常的巨大,卻是少女心最重的一位,頭戴水仙花,眼神閃亮,心里是一片小花園。」
(鬃毛蓬蓬松,樣子真威風, 張嘴一聲吼,百獸全發抖。)
歷經多年的創業打拼,現在的秋雯已經獲得了業界的肯定。據她自己估算,過去5年中她的工作室一共設計了近百個紙雕原創方案,每一個方案背后都是一個風格鮮明的品牌商家。
秋雯說她做紙雕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來不畫稿。因為從小的訓練,她非常清楚一張紙從平面到立體的演變過程,另外,她還自嘲畫稿很丑,實在拿不出手。
對于接活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氣,她希望客戶能夠喜歡她的作品風格;雙方無價格疑問;尊重她的設計,不提出不合理的修改意見。
「我的工作室里還有一些半成品,都是因為客戶提出亂七八糟的修改意見,最后大家只好不歡而散。」
2018年5月,她在廣州天河區一家商場舉辦個展,展出她用紙片做成的北極熊、火烈鳥、白云、星星、紙房子等,在光線的配合下美輪美奐,吸引了很多顧客駐足。
故事里的燕子
大熊星座的祈愿
(手掌珍貴似明珠,行動笨拙傻乎乎,樣子像狗愛玩耍,下水上樹有功夫。)
白色momoko是一只火烈鳥
(遠看像團火,羽毛粉紅色,群居喜淺水,愛吃小田螺。)
除了完成客戶的委托和舉辦展覽外,秋雯也有很多自己想要做的小玩意,例如她說想用紙雕為地球上已滅絕的動物做一組神社,渡渡鳥和袋狼都在她的設想之列。
現下年輕人爭相轉發的錦鯉君也制作得活靈活現。
「只有更多的年輕設計師參與進來,和老藝人們合作,創作出新風格的老手藝,才能帶領老手工藝走出新的商業方向。」——秋雯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微信關注公眾號“第二自然”
登錄【第二自然】官網,關注設計師品牌與創業,瀏覽設計精品 → http://www.d2ziran.com
在這里,坐落一座民族非遺館。水荊墅村所在祿口街道,文化歷史悠久,非遺現存省級2項,市級1項,區級11項。在這里,能看到祿口玉帶糕、斫琴、剪紙、皮毛制作技藝、銅山戲劇、黃橋傳說、銅山高臺獅子舞、等等。說到非遺,傳統民俗水荊墅馬燈。二月二落燈后
絨花,是中國非遺絨花非遺介紹的珍萃傳統手工藝人以手中的溫度賦予蠶絲生命,制作絨花非遺介紹了一朵朵含著獨特的東方美學的傳奇之花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李白詩句中的少女折花插在發間,鮮活的花襯托出少女靈動的美 但鮮花受時令限制,很。明末清初流入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在龍蝦節廣場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項目展演活動隴縣非遺,花船花鼓傘漁鼓獅子舞等項目逐一亮相,人們在熱鬧的“非遺”表演中喜迎元宵佳節 浙江省 20xx年2月14日,情人節撞上元宵節,浙江金華的392對情侶就選擇了。線路一
1952年9月浙江省非遺項目,黃沙獅子參加浙江省民族形式體育運動大會,獲優等獎2004年,省文化廳把“黃沙獅子”列為全省百家傳統民間藝術,撥款8萬元作為黃沙獅子扶持經費,上游村和下游孫村請拳師,招收學員,使黃沙獅子后繼有人天臺山;第三個非遺
第一步制作骨架魚燈分為4個部分,魚頭魚中段*2魚尾,先分別用竹篾彎出骨架形狀,用火烤需要彎折的地方,竹篾遇火變軟,趁未涼時塑形,竹篾與竹篾連接處先用細銅絲固定,再用美紋紙膠帶加固,注意這一步將竹竿;正佳水下唐宮夜宴也是有表演時間的,每周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