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在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進程中,如何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強長江文化和城鄉各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擦亮獨具魅力的“江蘇名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省人大代表、南通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吳元新此次上會提交了3件建議,其中就包括建立中國長江文化博物館和農耕文化陳列館。
“長江文化作為我國地域性的文化代表,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江蘇地處江海交匯之地,長江干流江蘇段和大海相連,人文底蘊濃厚,優秀傳統文化層出不窮,是長江文化的重鎮。”
吳元新建議,在江蘇省內建立中國長江文化博物館,以此作為江蘇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專業性平臺,通過整理、陳列與長江文化相關的實物資料,向海內外的旅客學者展示長江文化中所包含的農耕文明及漁業文明,讓歷代江海之子們的智慧不斷傳承下去,為世人所見,為世人所想,將我國文化公園內涵建設得更加豐富。
“作為一座濱江臨海的城市,江蘇地區的農耕文化承載了先民的生產理念、方式與態度,它們既是江蘇勞作者們的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的集體記憶,不應在現代化改革的步伐下流失散落?!眳窃抡J為,可以在江蘇的各個縣市區或鄉鎮成立屬于當地的特色“農耕文化陳列館”,在進行農業農村改革的同時,對于古舊的農耕用品予以收購維護,對于傳統的農耕文化民俗予以系統化的整理。可以通過與當地的農舍或基礎設施融合改造的方式,利用好閑置的社會資源,將在現代化農業工作中暫無實用價值的傳統農耕器具進行集中的陳列展示,并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提供科普、體驗等功能。“把在現代化改造進程中將要遺失的江蘇傳統農耕文化收藏保護至陳列館,讓現代社會人士有一個了解我國地域農耕文化的途徑,并以此帶動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從而更好地營造城市文化氛圍,保護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p>
作為省人大代表,五年來吳元新提出了《建立江蘇省非遺博物館,用非遺精品展示文化之美》《進一步推進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的建議》《關于提高鄉土人才待遇的建議》《關于推進非遺進校園,全面提升學生文化素質》等眾多議案。究竟怎么讓非遺產業豐富、活躍,讓“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活力持續提升?他跑遍了全國眾多地區做調研。福建的木雕、江西的陶瓷、湖南的刺繡、蘇州的刺繡、宜興的紫砂……省內、省外多方探討和研究,在他看來,只有當非遺作品真正地走進千家萬戶,這個技藝才能夠得到保護和傳承。
“我為什么沒有改變專業,因為我從小就是在母親的紡紗織布聲中長大的。之前我多少次想要改行,都被這樣的一種情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拉回來了。所以我說非遺進校園很重要,要把這顆種子‘布’下去。文化強省建設,也要從孩子抓起。”
談到新的一年的打算,吳元新充滿了激情和干勁。他告訴記者,今年除了讓非遺進校園繼續“播種”外,他還計劃打造一個傳承基地,讓年輕人走進來,對棉花怎么變成布、蘭草如何做成染料等傳統文化、農耕文化做體驗式的教學。此外,他們搜集整理的五本藍印花布扎染、蠟染等傳統技藝的書籍也將出版。
“在江蘇文化強省建設中,我們每一個傳承人要將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在研究的基礎上做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做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再做培訓,通過師徒傳承、家族傳承以及社會傳承等立體式的傳承,讓一個國家級傳承人、一個工藝美術大師、一個江蘇大工匠,帶動一片人、一片地區,讓大家都來守護、保護好我們江蘇的文化遺產,再來傳承、創新發展好我們的江蘇文化遺產?!?/p>
吳元新表示,新的道路依然在延續,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越發厚重,未來也將不忘初心,積極參政議政,與民間文藝工作者們一起創作出更多符合人民需求的作品,讓民間文藝的山花綻放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上?!白鳛橐粋€非遺傳承人,作為一名‘江蘇大工匠’,回去之后我一定要率先做好表率,在保護好傳統技藝的同時,創新出優秀的作品服務于人民,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p>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潔
編輯: 嚴紅蘭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