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河北新聞網
我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在石家莊啟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采萍)瑞雪迎春到,非遺過大年。1月14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小年,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在主會場河北博物院火熱啟幕。井陘拉花、玉田泥塑、寧晉饸饹、黃驊面花……觀眾在活動現場購年貨,品美食,看展演,聽戲劇,體驗多姿多彩的非遺技藝,沉浸于特色鮮明的河北傳統文化中,喜迎中國年。
當天,作為“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主會場的河北博物院內熱鬧非凡。觀眾在非遺年貨市集上流連忘返,盡情品味正定八大碗、大名五百居香腸、寧晉饸饹、黃驊面花、河間驢肉火燒、廊坊薛記糕點等來自河北各地、年味兒濃濃的非遺美食。人們被地方特色濃郁的多項非遺展演所吸引,井陘晉劇《紅孩兒》、京劇《天女散花》、石家莊絲弦《文王訪賢》和評劇《向陽商店》等精彩演出,引來叫好聲不斷,有些中學生小票友聽得入迷,大聲喝彩……
展演現場多位觀眾表示,如此紅火熱鬧又傳統味十足的活動,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人心向往之。
本次活動不僅包括非遺年貨集市和非遺戲劇展演等形式,還有多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親臨現場與觀眾互動,充分展示非遺項目的文創成果與技藝特點。此外,現場的書法家贈春聯活動,也帶給觀眾驚喜不斷。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聞網承辦。河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厚,是增強河北兒女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源泉和寶貴資源。本次活動組織者表示,自2021年“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在河北博物院落成以來,已舉辦60余場次非遺推廣活動,成為河北省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今年該展廳將繼續充實活動內容、擴大產品供給、增加展演場次、創新互動體驗,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綻放時代華彩。
據悉,與此同時,“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主題活動在全省各地以各種形式紅火開展,上千場演出、展覽、花會等活動,為兔年春節營造喜慶祥和、歡樂美好的氛圍,把全省春節文化活動推向新高潮。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