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聲聲響連天,騰飛深圳綻新顏!第五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光明區分會場活動暨“非遺嘉年華”系列活動開幕式隨著《鼓舞盛世》高亢有力的熱場表演正式拉開序幕。12月10日,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光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和體育中心、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承辦的第五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光明區分會場活動暨“非遺嘉年華”系列活動在光明區文化館圓滿舉行。 贛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作為交流單位,于11月27日在文化館廣場舉辦了一場匯集二十多項的非遺展會,其中不乏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服飾》,省級非遺項目《章貢區客家竹雕》等等,贛州非遺展會為此次非遺周活動增色不少,也開啟“非遺周”助力鄉村振興新嘗試的創新舉措。
非遺活動現場
光明區文化館依托“深圳非遺周”平臺,開展以“展、演、講、游、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活動。據統計光明區這場深圳贛州非遺交流展碰撞出燦爛非遺文化火花,本次活動共設20項深圳非遺、24項贛州非遺項目進行展覽展示,活動現場也吸引眾多本地及外地群眾前來觀展、體驗、消費,異地非遺交流展示有效帶動非遺在文旅產業上的發展。4堂生動有趣的非遺課堂再一次拉近了大小朋友與非遺傳承的距離。非遺課堂讓群眾近距離體驗了夏氏風車、皮影制作技藝、賀氏剪紙、內畫藝術的制作技藝,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魅力。體驗了非遺項目的制作技藝,還懂得如何保護非遺,本次活動邀請資深知識產權規劃師作“知識產權與非遺的關系”講座,這也是全市首次在“非遺周”期間將非遺與知識產權聯合宣講的創新舉措,吸引不少非遺傳承人及非遺文化愛好者前來學習。
本次活動設有非遺大巡游活動,通過前期開設非遺大課堂-體驗漢服之美挖掘一批漢服愛好者,對漢服禮儀以及服飾特征等進行全面講解和親身體驗,對禮儀、姿態、服飾文化掌握較好的學員可優先推薦加入巡游隊伍,給予他們展示別樣美的舞臺,同時也讓群眾切身實地的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盡享非遺福利。 當天,一場盛大絕美的漢服走秀在光明區文化館會堂華麗上演,風格不一的古典美人為大家帶來一場視覺與審美俱佳的漢服走秀,另外還有大家喜聞樂見的相聲表演、快板、佾舞等等。據悉,本次展演共對外發布400個觀演名額,均被搶空。
活動現場
另外,光明區文化館還舉辦了一場以非遺專家、非遺傳承人、非遺工作者為主體的非遺研討會,就非遺教培、非遺文創、非遺旅游等課題為光明區非遺保護與發展把脈開方。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原副巡視員楊素賢指出,對待本地非遺首先要挖掘、申報、保護、傳承,做到有效性轉化,同時理應接納外來非遺,做到動態傳承,讓本土與外來非遺在深圳“雙開花”。
本次活動通過“非遺+”展演、展示、巡游、講座、研討等多種形式讓非遺深入社區,走進群眾,充分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推動以非遺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創新,促進非遺創新性傳承、創造性發展,為深圳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作出光明貢獻。
【記者】柳艷
【通訊員】徐蕾
【攝影】彭斐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