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日”來了,了解一下這些離你很近的“代表” | 聚焦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
中華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
活態的文化基因。
保護和傳承非遺是
中華文脈的薪火延續,
更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
六月第二個周六
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是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片
上海是有著深厚
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老城市。
迄今有55個非遺代表性項目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現有六批市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共251項。
在又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到來之際,
我們選登部分
上海國家級非遺項目,
以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魅。
上海剪紙
上海剪紙將北方剪紙的粗獷豪放和南方剪紙的細膩流暢融為一體,且善于汲取中西方藝術門類中的養分,逐漸形成精致、獨特的海派風格。2008 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海派剪紙大師王子淦作品《奔馬》
海派剪紙大師王子淦剪紙作品《團花 魚歡》
海派剪紙大師林曦明剪紙作品《農家樂》
黃楊木雕
海派黃楊木雕將西方寫實雕塑技巧同中國傳統雕刻技法結合起來,講究寓意表現,體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文化韻味。 2008 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海派黃楊木雕的創始人徐寶慶作品
草編(徐行草編)
古鎮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編之鄉,徐行草編制品有拖鞋、拎包、果盆等二十大類上千個品種,色彩豐富,樣式美觀,使用輕巧方便。 2008 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徐行草編傳承人王勤作品
上海魯庵印泥
魯庵印泥的創始人是張魯庵,是印泥中的上品,具有“印色鮮艷雅麗、質薄勻凈,細膩而粘稠度高,熱天不爛,寒天不硬,永不褪色”的特點。 2008 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上海魯庵印泥
顧繡
“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漢族傳統刺繡工藝之一,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為民間繡藝與文人畫結合的產物。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顧繡傳承人戴明教作品
上海面人趙
面人也稱面塑,是一種制作簡單但是藝術性很強的民間工藝品,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戲”。上海面人趙的作品形象富于質感,體現出鮮明的海派文化特色。 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面人趙傳承人趙艷林作品 《讀西廂》
面人趙傳承人陳凱峰作品《楊家將》
端午節(羅店劃龍船習俗)
寶山羅店地區的劃龍船源于端陽龍船競渡的民族習俗,以表演為主,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元宵節(豫園燈會)
豫園燈會巧妙利用九曲橋的九曲長龍形狀和特有水面條件,以湖心亭與東方明珠遙相呼應為背景,創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大型主題燈彩來演繹中華傳統文化和燈彩文化。2011年 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廟會(上海龍華廟會)
龍華廟會是華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廟會之一。龍華寺相傳為彌勒菩薩的道場,因此,每逢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龍華寺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法會。2008年 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更好弘揚和推廣民間藝術,
上海民協正嘗試以更鮮活的方式
傳承傳播滬上民間文藝,
記錄和挖掘傳統習俗、技藝
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
歡迎各位民間藝術家
積極自薦視頻類作品、
活動(教育傳播)類視覺資料,
并發送至協會郵箱:
讓古老技藝與文化精髓芳華永駐,
需要匯聚更多參與者的力量!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推出諸多“云上”活動,關注起來,享受這場非遺盛宴吧!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
上海民協2019年度新會員見面會舉行 | 動態
首個“國際茶日”,這9部關于茶的紀錄片你值得擁有 | 藝薦
“召喚”主題展閉幕,創作者與評論家現場對話,共話抗疫創作,感受時代脈搏 | 聚焦
海派民間手工藝傳習網絡可視化課程策劃會舉行 | 資訊
視頻 | 來自“中國非遺網”
圖文 | 綜合自“上海非遺網”等
編排 | 陸星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
1月10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平遙古城舉辦2025山西省“非遺賀新春”推廣活動,活動發布了《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數百項“山西非遺賀新春”系列活動,將為游客帶來一個體驗感十足的“非遺春節”。《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發布活動發布了《山西春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