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遺展覽、非遺市集上,常常會看到許多站在展位或者產品前愛不釋手卻踟躕不決的身影。“這塊繡片繡得太精美了。”“這個景泰藍的花瓶太好看了。”……他們說,他們是“真心很喜歡”,但遲遲不肯“掃碼支付”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買回家后擺在哪兒、做什么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供需雙方的雙向驅動和來自于政府、企業和學界的支持下,原本單打獨斗的非遺傳承人獲得了設計的助力,非遺產品特別是傳統工藝類的產品開始變得更有設計感、更符合大眾品位,甚至吸引了很多商業平臺的關注,構建了生產銷售的鏈條。就這樣,非遺產品開始悄然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但這只是第一步。
人們常說,傳承人手中的非遺作品傳承和凝結的是民族的文化精神,蘊含著值得被稱道的中國故事。而要將這些故事講得精彩,前提和重心是先把作品做精。這就要求非遺與設計的融合探索不斷深化,畢竟淺嘗輒止無法解決實際面臨的多重問題。
前不久,由寶馬攜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車型——新寶馬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在京展出。刺繡、螺鈿、大漆、制瓷等多項非遺技藝在設計的引領和統籌下應用于汽車的外部標志、內部扶手和其他裝飾等多個構件中,呈現和傳遞出一種典雅、內斂的東方意境。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非遺嫁接,也不是某種實驗性的非遺跨界,因為這種應用對于非遺技藝的融入要求更高。一方面技藝之間要做到珠聯璧合,另一方面要與作為載體的汽車設計相得益彰,而更為重要的是最終呈現的作品要經得起工業標準的質量檢驗。帶領設計團隊進行此次具體實施的清華美院工業設計系教授張雷舉例:“繡在汽車安全帶上的蘇繡部分,要想通過汽車標準化質量檢驗,就需要刺繡傳承人保證繡的每一針的拉力都是完全一致的,可以想見難度之大。”
盡管高難度的工藝介入和嚴格的品控把關都意味著這樣的產品終究無法量產,但設計師、傳承人團隊耗時一年之久,歷經反復溝通、對作品不斷打磨、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嘗試,顯然也不是為了作秀或簡單地輸出某種概念。清華美院黨委書記馬賽說,這次的合作給予了國內設計師一次非常寶貴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去思考和嘗試如何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科技,怎樣用依托非遺的設計講好中國故事,這對于設計師思維的訓練和促進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美虹將這次的合作視為是跨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詮釋。她說:“把中國的匠心和德國的工匠精神結合在一起,讓東方美學和中華傳統文化體現在高科技產品中、巧妙地植入我們的核心業務里,這是一個突破,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這方面的探索。”
人們常說,設計為非遺融入當代生活打開了一扇窗,然而非遺的價值、包容度和社會關注度又何嘗不是為設計、科技、商業的創新思維推開了一扇門。未來幾方將攜手同行非遺與設計如何相互促進,或許在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將傳承的步伐走得更穩健,把非遺的故事訴說得更動聽。(王學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高唐老豆腐是山東聊城高唐縣的非遺美食,素有”要長壽,吃豆腐”的說法呢!不管是建水豆腐的古法技藝,還是徽州毛豆腐的別樣風情;無論是高唐老豆腐的皇家典故,還是小蔥拌豆腐的清白品格,每一道豆制品美食背后,都承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
非遺集市作為展示和傳播新疆非遺的重要平臺,能夠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發展,讓更多人了解、珍視并參與,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吐魯番剪紙非遺傳承人季玉蘭表示參與首屆民間藝術季非遺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