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非遺工作站(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南方報業天空城興趣社區承辦的2023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獲獎結果正式公布。活動共收到來自全省各地113份案例,從中產生10個精品案例獎與10個優秀案例獎。
本屆“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涉及非遺范圍廣、開展非遺教育地區廣、實施主體廣廣州海珠區基立道小學:為廣式手作打Call|廣東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既是對廣東非遺教育進行一次摸底,同時推動與促進在校園中開展非遺教育,為青少年學生筑起具有民族記憶的精神家園。
本期報道帶大家走進廣州市海珠區基立道小學,從本屆優秀案例“傳承廣式手作,讓廣式非遺工藝走進校園”里看看,基立道小學如何在校園傳承廣式手作。
基立道小學充分挖掘和利用廣府地區非遺資源優勢,定期組織教師前往海珠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學習“廣式手作”非遺項目知識,并長期聘請非遺項目傳承人為導師,以骨干教師為主要授課對象,傳授非遺項目技藝,以學促教,以“教”帶“教”。
目前,校方累計聘任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共20名加盟基立道小學非遺課程資源部,并邀請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專家進校園舉辦非遺講座,提升教師非遺文化意識和素養,切實助力非遺傳承工作。
基立道小學建立“廣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廣彩瓷燒制技藝”“廣州欖雕”3個“廣式手作大師工作室”,同時和校外多個傳承單位簽訂長期校外實踐基地合作協議。學生通過校外基地,展開研學旅行的實踐課程。
校方組織實施“廣式手作”課堂教學課程,使用自編的5本不同項目的“廣式手作”校本教材讀本,以“一項非遺講述一組故事、傳承一門技藝、敘說一段情懷、彰顯一段文化”為原則,采用滲透式、主題式和活動式3種教學方式,探索出一條“操作—情感—功效”“三線”并舉的教學模式。
廣州市海珠區基立道小學“廣式手作”校本教材讀本。
基立道小學開發以“賞、玩、學、研、產、售”為一體的非遺傳承路線,定期舉辦“廣式手作親子體驗”“廣式手作文化展”“廣式手作實物作品欣賞”“非遺小傳人”“非遺跳蚤市場”等非遺傳承活動,鼓勵學生將“廣式手作”創意作品放在“非遺跳蚤市場”進行展示,錄制“帶貨”視頻,分享到線上集市,從而讓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了解非遺傳承的重要意義,擴大廣式手作工藝非遺進校園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記者】楊逸
【實習生】胡森銘
【圖片】主辦方提供
【作者】 楊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在浙江桐鄉,有一家專注于蠶絲制品的品牌,名為錦泰豐,它以傳承和創新的精神,將蠶絲之美和非遺之魂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質的蠶絲被和絲綢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和尊重。只做真蠶絲,好蠶絲,是錦泰豐永遠的堅持。當苗繡遇見中秋,美不勝收的非遺
江夏區非遺長江網10月15日訊揉、搓、捏、貼、刻、壓、粘……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藝傳統文化。孩子們認真地看、仔細地學,泥塊在他們的手中通過搓、捏等過程變成了器皿形狀。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陶泥作品,雖然不是很精致,但孩子們都很開心。玩泥巴也
近年來,溶江小學充分發揮湘西少數民族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創新“非遺進校園”內容和形式,將湘西苗鼓、土家擺手舞、苗畫等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引入校園,通過傳統非遺和現代教育有機結合,讓傳統文化在校園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