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5月25日電 (唐小晴 龔倩)25日,“湘繡非遺進課堂”活動在長沙市芙蓉區(qū)育英學校啟動,現場展示了近300幅學生刺繡作品和湘繡精品。
湘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擁有兩千多年傳承歷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絕技鬅毛針使獅虎成為湘繡傳統(tǒng)經典作品,雙面全異繡被譽為“不可思議的魔術般的藝術”。如今,傳統(tǒng)湘繡已走進現代生活傳統(tǒng)文化賦能勞動教育 非遺技藝走進湖南學校課堂,文創(chuàng)產品賦予了湘繡年輕化的表達方式,為湘繡產品開拓出更多應用空間。活動旨在讓學生在非遺進課堂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陶冶情操,為建設文化強國培養(yǎng)更多人才。
長沙市芙蓉區(qū)育英學校的學生展示湘繡作品。唐小晴 攝
近年來,中國依托非遺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大力實施非遺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多元化教育成長平臺,豐富了中小學生文化生活,既讓學生更多了解傳統(tǒng)文化,又使非遺技藝代代相傳。
“湘繡非遺進課堂”項目由湖南湘繡博物館與湖南中南國際會展有限公司攜手打造,依托湘書、湘繡、湘茶、湘瓷進行課程開發(fā)和內容轉化,服務于中小學勞動教育。
2023年8月,雙方組建項目團隊,僅用七天就完成了小學四年級的課程課件打造,同時在長沙市實驗小學、長沙市芙蓉區(qū)育英學校和長沙市芙蓉區(qū)大同第三小學三所學校的三個班級開始教學探索。
“通過與學校老師、學生多次溝通,不斷對課程設置、材料設計、教學成果設置進行打磨,以湘繡文化和技藝為載體,打造了一堂能切實落地的傳統(tǒng)文化勞技教育樣板課?!焙鲜∠胬C研究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湖南湘繡博物館副館長方菁說,截至今年上半年共開設有小、初、高三個年級段43個湘繡非遺特色課堂,覆蓋學生總人數近2000人。
方菁表示,根據不同年齡層孩子的認知,低年級以手工體驗、認識工具、勞技動手為主,課程內容包含蠶繭花束、洞洞板、縫扣子技法、繞線畫創(chuàng)作、毛線畫創(chuàng)作等。高年級則多以非遺技藝為主,課程內容包含手帕、掛件、書簽、杯墊等不同體裁的技法練習,刺繡主題有地球日環(huán)保主題、端午主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主題、少先隊主題刺繡、學雷鋒主題刺繡等。
下一步,“湘繡非遺進課堂”項目會出版與非遺勞動課程配套的系統(tǒng)性湖湘文化課本教材及讀物,將課程和讀物融會貫通;將非遺和展覽展陳結合,打造示范性勞動研學教育基地,開展系列湖湘文化實踐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在浸潤式環(huán)境中體驗匠心所在,感受湖湘文化的獨特魅力。
高素質的專業(yè)師資隊伍是課程開展最重要的保障?!澳壳拔覀冋c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團委積極溝通招募高校志愿者師資,由湖南湘繡博物館定點定期進行培訓,爭取在后續(xù)課程開展中實現‘一團服務一校’,同時也能在高校形成濃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氛圍,不斷強化青年學子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狈捷急硎?。
當日,長沙芙蓉區(qū)十所中小學被授予“湘繡特色勞動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和“湘繡特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稱號。(完)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1月23日,作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精心籌備的2025年“非遺賀新春——云南非遺過大年”系列活動之一,云南移動2025移動愛家非遺館在昆明南屏茂正式亮相,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參與互動。體驗本土非遺、與AI機器狗互動、沉浸VR虛擬世界……這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