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系列活動將于6月11日上午在云南美術館正式啟動。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口號是“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激發非遺活力 創造美好生活”“鄉村振興 非遺同行”。
白族“繞三靈” 余國勇 攝
云南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經過漫長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為中華民族大家庭貢獻了絢爛多彩、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文化和旅游系統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不斷加大非遺立法保護的力度,促進非遺代表性名錄體系建設有突破性進展,明確非遺傳承傳播向品牌化方向,發展不斷推進非遺融合發展。
傣族高升 李維俊 攝
自2006年以來,云南已連續16年組織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對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人民群眾的非遺保護意識,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起到重要作用。
藏族弦子舞 陸江濤 攝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嚴格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基礎上將圍繞“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的活動主題,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除在主會場舉辦展演展示活動以外,還將組織舉辦“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線上活動,開展首屆“云南非遺伴手禮”評選以及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展示活動,展示非遺的價值與魅力,反映非遺保護成果及非遺與現代生活相融相映的場景面貌。
基諾大鼓舞 劉建明 攝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將進一步強化非遺系統性保護各項工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云南各民族絢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活力,綻放迷人光彩。
2022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非遺宣傳展示
暨“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系列活動日程 一、“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線下活動
時間:6月11日-6月13日
地點:云南美術館
內容:全省30余項非遺相關產品、非遺工坊、中華老字號在現場進行展示、展銷。
二、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展演
時間:6月11日-6月12日
(每天上午10:00-13:00,下午15:00-16:30)
地點:云南美術館
內容:從歷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傳統戲劇曲藝匯演的優秀節目中選調部分節目在現場進行展演、展示、展播。
三、非遺普法宣傳
時間:6月11日-6月13日
地點:云南美術館
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和普及。
四、文物鑒定
時間:6月11日-6月13日
地點:云南美術館
內容:文物專家現場為廣大收藏愛好者鑒定收藏品。
五、云南非遺公開課
時間:6月11日-6月13日,每晚19:30-21:30
地點: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視頻號及抖音官方賬號
內容:邀請云南圍棋子(永子)制作技藝、騰沖皮影戲、騰沖中成藥制作技藝;劍川黑陶制作技藝、烏銅走銀制作技藝、剪紙;藏香制作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傈僳族阿尺木刮等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以專家授課、傳承人講解展示等多種形式,帶領觀眾走進寓教于樂的非遺課堂。
六、“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線上活動
時間:6月10日-6月23日
地點:阿里巴巴、京東、抖音電商、快手、萬達集團、唯品會、小紅書等網絡平臺
內容:以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為目標,以非遺老字號、非遺工坊、邊境縣非遺項目為重點對象,通過直播、秒殺、預售、閃購等方式開展線上“非遺購物節”活動,讓廣大消費者“享傳統文化,購非遺好物”。
七、“云南非遺伴手禮”評選
時間:6月11日至12月底
地點:云南省文化館
內容:評選活動以“憶美云南·非遺伴禮”為主題,遵循“源于非遺、匠心獨運,連接生活、貼近消費,傳承歷史、綻放光彩”的活動理念,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在全省范圍內征集評選出一批獨具云南地方特色的“非遺伴手禮”,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業高質量融合發展。5月下旬至6月上旬作品征集;6月至7月作品在云南省文化館集中展示、評選;7月至12月入選作品進行公示、公布、展覽。
八、云南非遺影像展
時間:6月11日-6月13日
地點:云南美術館
內容:匯集展示反映云南非遺相關的攝影(相機、手機攝影)和短視頻作品,在活動現場展示展播,呈現非遺保護成果及非遺與現代生活相融相映的場景面貌,讓更多社會公眾關注、了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云南網記者 楊之輝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