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欣怡 通訊員 粵文旅宣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主辦的2023年“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xiāng)年”活動正式啟動。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2023年春節(jié)期間,廣東將推出近600場非遺相關傳承實踐活動!
在1月14日(農歷臘月廿三)至2月5日(農歷正月十五)期間,廣東省以獅舞、龍舞、剪紙、燈彩、花市、燈會等與年文化相關的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為依托,開展非遺展示展演展銷、參觀互動體驗等傳承實踐和惠民活動,如廣州迎春花市、佛山祖廟博物館“飛鴻獅舞賀新春”活動、潮州古城花燈燈展等。
同時,主辦方將精心拍攝與過年習俗相關非遺項目短視頻,并通過抖音、快手、視頻號、微博等平臺廣泛宣傳。非遺進一步融入家庭和社區(qū),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參與非遺互動,感受歡樂喜慶的傳統(tǒng)中國年。
精彩活動搶先看
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節(jié)慶“嘆”非遺系列活動走進廣州塔
時間:2月5日(元宵節(jié))
活動將在廣州塔一層商場中庭舉辦,邀請省內各地市相關的燈彩、彩扎等元宵節(jié)相關項目、地方元宵特色非遺年貨,以及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村旅游相關的非遺項目參與展示展銷展演,營造寓意年年登高、闔家團圓的節(jié)日氛圍。幸運的參與者還將有機會獲得免費登塔機會。
廣州迎春行花街
時間:1月19日至21日
行花街,又稱迎春花市,是廣府地區(qū)春節(jié)前夕規(guī)模最大的一項民俗活動。每年農歷臘月廿八至除夕夜期間,人們聚集在廣州各區(qū)迎春花市等特定場所,進行以花卉為主要載體,以年俗文化、花卉文化、商貿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辭舊迎新、祈福賀歲活動。
2023廣州西關民俗嘉年華活動
時間:1月16日至25日
活動設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園區(qū)及外圍區(qū)域,包括“開油鑊 炸油角”年俗活動、非遺文創(chuàng)市集、“粵學粵樂”粵劇表演體驗、化戲妝穿戲服體驗、手工制作體驗、筆墨迎春送萬福、粵劇粵曲展演等內容。
第十三屆佛山(禪城)嶺南年俗歡樂節(jié)開幕式暨“出彩嶺南 光耀佛山”古鎮(zhèn)燈會啟動儀式
時間:1月17日
活動在佛山嶺南天地舉行,嶺南年俗歡樂節(jié)開幕式將與“出彩嶺南 光耀佛山”古鎮(zhèn)燈會相結合,以四大主題嶺南年俗元素貫穿整場活動,逛花街、行通濟、賞燈會、接財神等走鬼檔商販與展位動態(tài)結合,重溫佛山傳統(tǒng)年俗文化魅力。
飛鴻獅舞賀新春,萬?;涰嵱履?/p>
時間:1月22日-28日(年初一至年初七)
活動將在佛山市祖廟博物館舉行廣東醒獅表演和粵劇表演。
千年神韻·大美潮州——2023年潮州古城花燈展
時間:1月19日(臘月二十八)-2月6日(正月十六)
活動將圍繞“城-街-園”進行布局,主要展示本地非遺精品花燈及全民參與花燈制作展。充分提取潮州傳統(tǒng)花燈和時代元素,打造游覽和參與相結合的沉浸式體驗,讓新春的潮州古城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歡度佳節(jié)的文化勝地。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xiàn)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xiāng)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yōu)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chuàng)意市集等多元化業(yè)態(tài),白孔雀呈現(xiàn)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tǒng)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