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組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團隊來帶甌繡、甌塑、溫州發繡、藍夾纈技藝的展示及提線木偶戲的精彩展演,20所學校現場擺攤玻璃銀光刻、細紋刻紙、米塑、吹糖人等非遺體驗……12月8日,溫州市第十四高級中學校園里熱鬧非凡,30余項傳統非遺技藝競相上演。當天,溫州市校園非遺聯盟成立大會正式成立,全市30所學校成為聯盟首批成員單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在溫州,
很多學校的非遺課程更是深耕多年:
溫十四高自2012年起,
便與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合作開發
甌繡、泥塑、甌窯、竹絲鑲嵌
等7門溫州地方特色非遺課程,
并建設800平米的非遺文化中心。
非遺課程群歷經10年建設,
已形成
“低階興趣選修-中階社團選修-高階專業選修”
的階梯式非遺育人體系,
以及“外聘大師+學校助教”的雙師型授課模式。
此外——
溫州市廣場路小學已開設京劇課程25年,
龍灣區永興一小的剪紙課程堅持17年,
龍灣區天河中學實踐南拳課程14年,
溫州特殊學校開展細紋刻紙課程13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2017年以來,
我市已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近千場。
目前,溫州各大高校、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共建
有黃楊木雕、甌塑、石雕等
非遺專業9個、非遺資源課程21個、
非遺實踐基地27個、研究所1個、
大師工作室7個、非遺實驗室13個,
出版非遺專業教材30余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校園非遺聯盟將發展成為溫州地區校園非遺文化的交流主陣地,為校際和區域之間的交流活動搭建更多平臺,努力促進“非遺進校園”活動更加深入開展。聯盟學校要借助平臺進一步開放思路,推進文化理解傳承教育,引導學生立足甌越、胸懷祖國、放眼全球,培養國際視野、文化認同、家國情懷、家鄉情結、社會責任。未來,校園非遺聯盟還會繼續加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育人協同,提升校社聯動育人效果,形成溫州地區非遺教育的合力。
記者:卓揚
編輯:瞿含張
審核:林慎
馮川葉)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閩韻非遺進校園活動在福州市林則徐小學展開。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了福建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非遺文化,還通過教學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此次“閩韻非遺進校園”活動,是福建民俗博物館
江夏區非遺長江網10月15日訊揉、搓、捏、貼、刻、壓、粘……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藝傳統文化。孩子們認真地看、仔細地學,泥塊在他們的手中通過搓、捏等過程變成了器皿形狀。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陶泥作品,雖然不是很精致,但孩子們都很開心。玩泥巴也
近年來,溶江小學充分發揮湘西少數民族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創新“非遺進校園”內容和形式,將湘西苗鼓、土家擺手舞、苗畫等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引入校園,通過傳統非遺和現代教育有機結合,讓傳統文化在校園中“落地生根”。
”當天,有著500年傳承歷史的魚鳧彩龍連同其他敘永本土非遺項目,來到敘永縣東城幼兒園,通過非遺走進課堂的形式,讓師生們零距離體驗到敘永本土非遺項目的魅力。
近日,馬陸鎮正緣紅木非遺藝術館開館,來自故宮博物館同款復刻的紅木雕云龍紋寶座、清嘉慶皇帝六十歲壽辰慶生同款復刻的福慶紋扶手椅,在這里通通都能近距離欣賞!故宮博物館同款復刻的紅木雕云龍紋寶座”正緣紅木非遺藝術館工作人員李永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