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王際娣 11月1日南山文化館組織開展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山區系列活動,活動將持續至11月7日。本次活動以“多彩非遺 魅力南山”為主題,通過非遺相關展、演、講座、雅集等活動,全面展示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讓市民深入了解非遺傳統技藝,發動市民廣泛參與到非遺保護中來。該活動由南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南山區文化館承辦。
11月1日南山文化館組織開展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山區系列活動。
11月1日上午10點,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山區系列活動開幕式在南山文化館劇場正式啟動,多個南山區非遺項目進行舞臺展演,同時為“館校共建”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授牌。當天上午在南山文化館二樓同步開展“小小非遺趕集日”,南山區各非遺項目在現場擺攤展示,此外還有南山區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學生攜作品前來“趕集”。
為扎實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第三屆深圳非遺周南山區系列活動啟動,南山區積極舉辦“非遺進校園”活動。
為扎實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南山區除舉辦“非遺進校園”活動外,南山區文化館還首次嘗試探索非遺文化與社區、企業合作模式,陸續將策劃在社區、企業開展非遺文化活動。
其中,11月5日-11月7日,“非遺在南山 保護傳成果”非遺保護成果系列活動將分別到前海港灣小學、君尚3019、博倫職業技術學校,組織非遺傳承人、戲曲節目到區內學校、商場帶來展演。
非遺進社區,11月3日,龍海家園文體中心將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文化大講堂、戲曲服飾展示、戲曲化妝、行當體驗、名段演出等。整個11月期間,桐音古琴社將開展多個班次古琴藝術(嶺南派)公益課,讓市民感受古琴非遺文化。
目前,南山區非遺項目名錄共有24個,其中省級名錄2個、市級名錄3個。
在非遺傳承上,今年南山區文化館創新提出了“三在”傳承發展策略:非遺在學校、非遺在社區、非遺在企業。其中,“非遺在學校”通過館校共建,打造一批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將南山非遺扎根校園,與學校教育融為一體。
傳習基地學校常年開展非遺文化進課堂、進社團、進興趣班等,內容涵蓋黃梅戲、粵劇、京劇,以及南山醒獅舞、捏面人、內畫、剪紙、潮州工夫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在每個中華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舉辦非遺文化展演。
同時,南山文化館將落實“一校一品”理念,扶持每一個傳承基地學校重點建設一個非遺項目,簽訂協議書,政府給予資金、資源、宣傳、展示等支持,促進非遺在學校的傳播與傳承,并形成該基地學校的非遺品牌項目。通過系列活動,讓文化傳承從小就在孩子們心中扎根,更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