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jié)”祈福禮活動現(xiàn)場。 鄭潔 攝
中新網(wǎng)臺州8月25日電(范宇斌 鄭潔)七夕節(jié),在民間被視為中國的“情人節(jié)”。這一天,在浙江溫嶺石塘,傳承著“小人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25日,當?shù)嘏e行“曙光圣地·祈福納祥”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jié)”祈福禮活動。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jié)”祈福禮活動現(xiàn)場。 鄭潔 攝
當日,石塘鎮(zhèn)東海天后宮文化廣場非常熱鬧,當?shù)貪O民們穿上傳統(tǒng)服飾,展示漁家風采,孩子們則精心打扮,接受眾人的祝福,吸引了不少游客以及攝影愛好者的到來。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jié)”祈福禮活動現(xiàn)場。 鄭潔 攝
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與傳播學院院長施俊天與幾位老師特地組團從杭州前來體驗“小人節(jié)”。他表示:“‘小人節(jié)’祈福禮傳承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難忘的成長經(jīng)歷,希望孩子們帶著父母的寄托健康快樂地成長。”
石塘作為浙東沿海一個古老的漁民小鎮(zhèn),其漁民從300多年前于福建遷入,也將當時在閩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習俗帶到這里,受到當?shù)匕傩障矏鄄⒌靡詡鞒小?/p>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jié)”祈福禮活動現(xiàn)場。 鄭潔 攝
據(jù)介紹,閩南地區(qū)民間稱織女為七娘媽,視其位小孩的保護神。七夕是七娘媽的生日,家家戶戶需祭拜她。七夕這一天,漁民們會拿出用竹條、彩紙、泥巴等原料扎制而成的彩亭、彩轎,擺上酒、水果、食物等祭品,祈愿兒童平安健康成長。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jié)”祈福禮活動現(xiàn)場 鄭潔 攝
“要考大學,有培養(yǎng),有出路。”非遺項目“小人節(jié)”傳承人陳其富在臺上宣讀頌詞道。“小人節(jié)”祈福禮活動分為敬獻祭品貢品、主祭上香、宣讀頌詞、兒童齊誦、祭拜行禮、感恩祈福等環(huán)節(jié),并表演漁村舞蹈女子“大奏鼓”。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jié)’的傳承不僅是一個儀式的傳承,也是一份情感的傳承,更是一衣帶水的血脈傳承。”石塘鎮(zhèn)黨委書記葉曉瓏表示,接下來,會把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辦得更有特色,把石塘傳統(tǒng)文化植入到老百姓的心中,打響“小人節(jié)”這張文化名片。
據(jù)悉,石塘七夕習俗被譽為中國民間乞巧文化的“活化石”,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時期,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完)
第三期為大家介紹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膠東花餑餑習俗代表性傳承人曲麗榮,了解她與花餑餑結緣、傳承的故事。作為土生土長的龍口人,這座好人之城孕育的民俗基因,給了曲麗榮一個癡迷大半生的愛好。因為結緣花餑餑,曲麗榮有著和大家不一樣的精神風貌,更
不過在古代,浙江人卻直呼“嫁不起”。而我今天要講的漁家婚嫁習俗就位于展館的三樓,重點展示的是漁家節(jié)慶、非遺展現(xiàn)等。那么為何浙江人出嫁可以坐呢,這一切還得從宋朝時一個故事說起。除了十里紅妝,在浙東沿海一帶還有一個奇特的婚嫁習俗:小姑代拜堂,公
3傳統(tǒng)舞蹈 傳統(tǒng)舞蹈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世代相傳的廣東非遺包括,在日常生活場所表演的各種傳統(tǒng)舞蹈,它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生活習俗舞蹈歲時節(jié)令習俗舞蹈人生禮儀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產(chǎn)習俗舞蹈等廣東有代表。民間手工技藝“石灣公仔”陶
1、非遺傳習展示空間多個非遺大師工作室非遺傳習所入駐ar非遺,承載傳承傳習互動體驗研修交流功能,引入廣府匯等非遺傳承創(chuàng)新交流專業(yè)團隊,開展非遺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現(xiàn)場教學互動創(chuàng)作,推出AR全景互動等體驗性項目,設計“非遺時光長廊”游覽步徑;北京燕
唇齒生津原汁原味的漁民畫舟山非遺漁民畫,淳樸舟山非遺漁民畫,稚拙舟山非遺漁民畫,充滿夢幻神秘的情韻地地道道的漁民,勤勞,好客,每天生活著不同于城市的愜意慢生活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于舟山枸杞島思想家民宿精選主題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