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品嘗“舌尖上的非遺”,秀出“獨門絕技”,一起來“非遺過大年”
戶外張燈結彩,室內生龍活虎,各色非遺美食令人垂涎欲滴……1月28日,浦東新區首屆“年俗文化節”系列活動之“非遺過大年”在位于錦繡路2769號的浦東群藝館新館開幕。
新館大廳內,數十個非遺展位濟濟一堂,非遺傳承人拿出看家本領,秀出“獨門絕技”,吸引市民前來品鑒。在“浦東技藝”類別的展位上,上海絨繡手藝人展現用彩色絨線織就的“東方油畫”;三林標布展位上則有將生肖虎繡在手包上的文創產品;而面塑、糖畫等則頗受小朋友喜愛,其中面塑造型不僅有傳統的關公、孫悟空,還出現了身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抗疫人員形象。如果想要求醫問藥,非遺義診展位則能滿足市民需求:分別掌握楊氏針灸療法、張氏風科療法、喉吹藥制作技藝的醫師現場坐診,為大家把脈施治。
在浦東的非遺活動中,“舌尖”上的非遺部分最受市民歡迎。此次“非遺過大年”活動,不僅有高橋松餅、下沙燒賣、牛肚咸菜、三林醬菜、龍潭酒釀、老橋頭酥式月餅、鹽倉水晶年糕、三林塘肉皮等“保留節目”,還特邀其他區的一批非遺美食項目。
“大家別再問了!蝴蝶酥今天沒有了,明天再來買……”活動開幕后,一眨眼功夫,國際飯店制作出品的蝴蝶酥頃刻售罄!“真是沒想到,蝴蝶酥在國際飯店要排隊買,這里還是買不到!”市民黃女士說:“明天我要來早一點!”此外,金山區的白龍糕,青浦區的青喬喬家柵糕點,黃浦區的哈氏海派糕點、梨膏糖等也極受市民青睞。
活動現場,還出現了一隊外國友人的身影。面對網絡直播鏡頭,他們先是背著尤克里里,彈奏了《恭喜恭喜》等傳統新春曲目,隨后在各個展位上東走西看,近距離接觸海派文化與中華文化。原來,這隊外國友人,是來自金橋碧云國際社區的“尤克天使”文化志愿服務團隊。此次活動還邀請他們學習制作了中式糕點,并品嘗這份來自中國的甜蜜。“好吃!”“Delicious!”各國語言此起彼伏。
浦東新區文聯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主任王璽昌介紹,首屆“年俗文化節”也是浦東“新春走基層 文化進萬家”項目之一。除“非遺過大年”外,還將通過“學才藝過大年”“看大戲過大年”“逛展覽過大年”等一系列活動,將豐富多樣的群文活動送到百姓“大門口”,讓市民在上海就地過個“文化年”。
據悉, 浦東群藝館新館在正式開放后,還將設立非遺傳習區,主要包括600平方米的非遺館,以保護、傳習、展覽、創新為基本元素,構建浦東優秀文化傳統和歷史記憶的現代展示體驗中心,多元展示、傳承和發展浦東的本土文化,成為浦東老百姓追尋文化根脈、留住文化鄉愁的最佳去處。
活動時間
1月28日~30日(周五~周日)10:00~16:00
另外
浦東群藝館新館春節開放時間為
1月31日—2月3日9:00—16:30,2月4日起9:00—17:00
來源:浦東發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