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游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文化和旅游部決定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非遺系統性保護的經驗成果,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圍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20周年,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為重點,講好非遺保護中國故事,展示非遺保護中國經驗,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二、主題、口號
(一)主題
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
(二)口號
1.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提升保護傳承水平
2.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守護共有精神家園
3.講好中國非遺故事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4.深化非遺保護理念 展示中國保護經驗
5.可持續發展 非遺同行
各地可根據具體活動情況選用相關口號開展宣傳,也可增加體現本地特色的口號。
三、活動安排
(一)重點活動
1.全國非遺曲藝周
文化和旅游部將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漢共同舉辦“2023全國非遺曲藝周”活動,以“曲藝薈江城 說唱新時代”為主題,組織全國145項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集中展演,推動不同曲種之間交流借鑒,充分展示曲藝保護成果,促進保護成果全民共享。
2.《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20周年活動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國家圖書館舉辦“茶和天下 典籍中的茶”展覽(暫定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非遺保護講座月等活動,集中展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相關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實踐成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支持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等開展古琴藝術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2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舉辦古琴名家名曲音樂會、昆曲傳統經典劇目展演、全國大學生古琴音樂會等,展示全社會共同參與積極保護古琴藝術等人類非遺代表作項目的良好局面。
3.云游非遺·影像展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與網絡平臺聯合舉辦2023年“云游非遺·影像展”活動,通過搭建線上專區集中展播各類優質非遺資源,發動網友上傳我身邊的非遺活動、參與互動討論,讓更多社會公眾關注、了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非遺和生動的非遺保護實踐,激發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二)各地活動
各地要依托非遺相關場所、公共文化機構、景區景點等,廣泛開展非遺展示展演、互動交流、參觀體驗等活動,展示非遺系統性保護成果和優秀實踐案例,并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講好中國政府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生動故事。結合本地實際和群眾需求,因地制宜策劃舉辦相關活動,引導廣大民眾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共赴非遺游。
1.非遺購物節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電商平臺依托本平臺已有非遺資源,通過聯合促銷、直播帶貨等方式,集中開展非遺產品網絡銷售活動。各地要以非遺工坊、老字號為重點對象,積極對接電商平臺,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鼓勵通過發放消費券、聯合促銷等方式,搭建非遺產品線下展銷平臺,創新文化消費場景,推動文旅消費恢復,提振市場信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非遺美食節
充分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飲食類非遺項目,積極舉辦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美食活動,通過設立美食市集、美食街區,集中展示非遺有滋有味的文化魅力。鼓勵各級飲食類非遺項目保護單位,特別是老字號企業,在遍布城鄉的餐館、攤位、檔口開展非遺知識普及和讓利惠民活動,讓人民群眾在品嘗美食中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3.進景區看非遺
落實《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有關要求,支持非遺項目進景區,在景區內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展示、展演、體驗等活動,提升景區文化內涵,讓游客在景區內沉浸式感受非遺韻味。
四、工作要求
(一)主題鮮明,突出活動重點
緊扣活動主題,在主題框架下策劃部署相關活動,突出近年來非遺系統性保護成果,展示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
(二)創新方式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提升傳播效能
及時發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信息,動員社會廣泛參與。積極協調廣播電臺、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力量,充分發揮社交媒體、直播平臺、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以線下展示、線上直播、多媒體互動等全媒體傳播方式,多渠道、全覆蓋開展非遺傳播,帶動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廣泛參與,營造濃厚的非遺保護氛圍。
(三)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闡釋非遺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把活動內容和價值導向,防范意識形態風險。
(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各項活動要有安全研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消防、醫療救助、應急救援等工作預案,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和安全檢查設備,確保活動安全有序。
請各省(區、市)文化和旅游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于2023年5月19日前將本地“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信息匯總表(見附件),于6月20日前將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總結(包括活動情況、亮點和經驗等)以電子郵件形式報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聯系人:閆燕、江暢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