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珠水清波浥,粵地云山綠樹綺。”北京世園會“南粵園”的對聯格外醒目,像是知道了“廣東日”的到來。
“廣東日”活動于7月11日至7月13日在北京世園會園區舉行,為期3天。
“廣東日”活動以“南粵水嶺南風世園情”為主題,旨在推介、宣傳廣東嶺南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活動包括“廣東日”開幕式、廣東生態建設成果展示、南粵古驛道展示、廣東特色文化展演、經貿暨文化旅游推介交流會、重點城市推介活動等。
據介紹開幕式文化演出結合本屆世園會“綠色生活美麗家園”主題,精彩紛呈。廣東醒獅《獅躍梅花樁》、杯花舞《杯花聲聲迎客來》、粵劇《花好月圓》、木偶戲《木偶書法》、廣東音樂《鳥投林》《步步高》、梅州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特出名》、普寧英歌《英歌雄風》、歌舞《嶺南的請柬》等廣東特色的非遺項目和節目,向全球觀眾展示了廣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嶺南文化的獨特風采,促進文旅對外展示及交流合作。
同時,“南越國宮殿和御苑”“嶺南園林及外銷畫”圖片展,“南粵古驛道”“南粵王宮御花園遺址”專題講座等在南粵園舉辦。古琴藝術(嶺南派)、汕頭工夫茶藝、莞香制作技藝、粵劇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南粵園進行現場展示展演。廣繡、珠繡、廣東醒獅、非遺玩家等廣東非遺創意作品,以及英石假山盆景技藝、灰塑、潮州木雕、石灣陶塑技藝、新會葵藝、磚雕、廣寧玉雕等廣東非遺代表性項目,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嶺南園林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多彩的南粵非遺,系列活動展示了廣東近年來非遺保護工作的成果。
另悉,2019北京世園會“廣東日”茂名專場活動同期于世園會之南粵園舉行,該專場活動通過舉辦文藝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如《Welcome to Maoming》、高州木偶戲、化州跳花棚、《冼夫人出征》、《向海而興》、《向世界微笑》……及茂名生態建設成果展示、旅游推廣和40多款茂名特色名優農產品展示等多種文化及旅游互動體驗活動,面向全球近百余個國家及城市進行宣傳推介,吸引了大批游客朋友前來參加活動,感受“好心茂名”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在浙江桐鄉,有一家專注于蠶絲制品的品牌,名為錦泰豐,它以傳承和創新的精神,將蠶絲之美和非遺之魂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質的蠶絲被和絲綢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和尊重。只做真蠶絲,好蠶絲,是錦泰豐永遠的堅持。當苗繡遇見中秋,美不勝收的非遺
廣東的陽江風箏是“南鷂”中最具代表性的風箏,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嶺南文化代表之一。在風箏文化氛圍濃厚的陽江沙扒鎮,民間就有不少的風箏制作高手,他們通過純手工制作風箏,為陽江風箏這個特色文化增色添彩。梁世官,陽
文化進萬家——廣東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在廣州正式啟動,“粵傳粵精彩——廣東非遺展演展播系列活動”隨之拉開帷幕,一場充滿嶺南韻味的非遺晚會帶來濃濃新年氣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本次廣東非遺晚會還以網絡視頻直播方式展開。
廣州市級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韓艷把自己編著出版的廣東省首本剪紙歷史著作《廣州剪紙非遺史》現場捐贈給了海珠區全區的中小學校和文化單位。廣州剪紙是嶺南文化藝術瑰寶,是廣東傳統工藝美術廣東剪紙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