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竇皓 葉麗華
在東陽市三單鄉(xiāng)三單村聯合自然村蚊子塢,一座座古樸的院落靜立在群山之中,這些老屋經過“修舊如舊”的改造,褪去破舊雜亂,凸顯原汁原味的古村風貌。這里就是林棲三十六院的第一院美學院。一度沉寂的小山村因為三單鄉(xiāng)賢林棲的回歸重“煥”生機,充滿希望的共富之路正在村民腳下延伸。
“共富,不僅僅是輸血,更是造血,通過深挖‘非遺文化’和產業(yè)植入,建構互惠互利的平臺,架設內外互動的橋梁,激活造血功能,達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眱赡昵?,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摯愛,帶著煥活山村的夢想,林棲回三單打造三十六院。
對林棲來說,老家的一汪清泉、一間老屋、一抹山間新綠,都是她心中的“桃花源”。三單鄉(xiāng)山地森林資源豐富,是東陽市唯一的生態(tài)鄉(xiāng),林棲三十六院項目與三單鄉(xiāng)自然生態(tài)氣質高度契合,與東陽市委統戰(zhàn)部“千名鄉(xiāng)賢助共富”行動、三單鄉(xiāng)政府文旅產業(yè)發(fā)展思路高度契合。在東陽市委統戰(zhàn)部、三單鄉(xiāng)政府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內外東陽人共同助力,林棲三十六院這一鄉(xiāng)賢回歸投資項目,于2020年5月順利啟動。
林棲是三單鄉(xiāng)聯合自然村蚊子塢人,“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2019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生活在左”品牌創(chuàng)始人。
林棲三十六院項目總投資10億元,規(guī)劃建設范圍覆蓋三單鄉(xiāng)全域。項目一期已投資8000萬元,其中數百萬元用于流轉閑置房屋、山林土地,舊屋修繕費用已逾千萬元。項目不搞大拆大建,從挖掘文化內涵和提升游客體驗感入手,對村落的閑置舊房進行了修葺,以達到林棲心中“讓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像從地里自然生長出來一樣”的效果。串聯山岙間各個民宿的山路邊,原本有一間老房子。通過屋頂翻新、墻面刷灰,按照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模式改造成“供銷社”,為過往游客提供煙酒、副食等生活用品,既為游客帶來了方便,又營造了濃厚的懷舊情感,很好地詮釋了“微改造、精提升”的應有之義。
項目的建設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yè)機會,一些原本在江蘇等地務工的村民紛紛回鄉(xiāng)。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支付給當地勞動力的人工工資就多達750萬元。截至目前,已累計流轉閑置房屋178間,異地搬遷古宅古建105間,流轉山林600多畝、土地800多畝,打造既可觀賞又可體驗、既能使用又可分享的耕織文化系列產品。
“一個村莊怎么樣才能擁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靈魂和DNA。”林棲三十六院深挖三單鄉(xiāng)文化內涵,將藍印花布等非遺元素融入景區(qū)各場館中,再現工藝制作場景,營造沉浸式體驗空間?!爸匦率捌鹚{印花布等傳統手工藝,并且增加收入。這就是我們區(qū)別其他地方的DNA?!绷謼硎?。目前已建成藍染、藍印花布、傳統紡織、銀器、木藝、豆腐、酒等非遺手工作坊7個,非遺展示場館及博物館2個,四大非遺主題民宿共40間。原本在學校食堂里做飯的呂云琴,在藍染工坊不僅學會了藍印花布刻板和植物染色,還能參與指導游客體驗染色工藝。
東陽市委統戰(zhàn)部常務副部長張巧玲介紹說:“這些非遺手工作坊就是‘共富作坊’,這里共集聚山區(qū)老手工藝人、留守人員500多人,提供就業(yè)崗位100多個,已開展技能培訓2500多人次,基本恢復非遺產品基礎產能,為活化藍印花布等非遺產品夯實了基礎。”
蚊子塢現已成為東陽市文旅“網紅”打卡點,吸引了慕名而來的游客2萬多人次。游客的到來,讓蚊子塢的留守村民干勁十足。70來歲的單云嬌被聘請為大鍋飯食堂的保潔員后,經常天剛蒙蒙亮就忙活開了。甚至有時因為下午有事要忙,凌晨3點就起床,拿著個手電筒搞衛(wèi)生。平常有游客前來,她還會拿出自家的東西來招待大家。游客的到來,也讓村民喜笑顏開,農家自制蜂蜜、霉干菜、糯米酒“不夠賣”。留在村里的年輕人逐漸增多,原本不計劃回來的村民也有了回鄉(xiāng)的意愿。
另外,林棲三十六院還構建三維銷售平臺,打通三單鄉(xiāng)與消費市場對接渠道,實現銷售路徑多元化,充分利用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優(yōu)勢資源,收購當地綠色生態(tài)農副特產,通過整合抖音、視頻號、小紅書、私域、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在全國銷售,多渠道推動農民增收。今年上半年,共收購大豆和大米6000多公斤、香榧600公斤、小京生600多公斤、臘肉600公斤、農家酒3000多公斤,打造“五谷豐登”等助農禮包,有效提升了山區(qū)土特產品附加值,增加了三單鄉(xiāng)村民收入。
經過兩年的物色,林棲又在三單村圣門潭自然村流轉了上百間傳統民居,準備開發(fā)成工坊集群。林棲三十六院項目緊密結合生態(tài)旅游和文化旅游,在經濟上使村民增收之外,更讓三單村民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富足。
舉報/反饋
耿村民間故事是 河北省藁城市 地區(qū)的民間文學 耿村 民間故事非遺,被譽為“中國民間故事第一村” 耿村民間故事包羅萬象民間故事非遺,上至開天辟地神話風物傳說,下至現代生活故事所謂 quot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歷史冠中華quot耿村故事。1吹糖
通過游客持有一張智能卡vr非遺,實現對游客行蹤的記錄與推薦vr非遺,并使用VR技術帶領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大理的魅力除此之外,馬賢勇公司還在大理種植毛竹,并引進智能化加工設備,將毛竹加工為各式各樣的民族風格工藝品這種方法不僅。2021廣府廟
1、蹺腳牛肉是樂山的傳統美食現在城邊楊灣鄉(xiāng)的周村樂山非遺文化有哪些,以前被稱為殺牛周村樂山非遺文化有哪些,因為當地村民很多以殺牛買賣牛肉為生殺了牛之后,牛雜一般是不要的,有靈光的村民覺得太浪費,就在河畔將牛雜洗凈后切碎丟到鍋中,加上生姜辣椒
杭州秋意越來越濃郁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大運河大運河非遺文化園的非遺博覽會也馬上就要到來在非遺博覽會上,在活動展開期間,將會有來自日本,國內不少省的非遺項目跟相關從業(yè)者亮相活動現場,屆時開始非遺文化盛宴浙江·中國非遺博覽會杭州工藝周時間9月。中
1、東陽中國木雕城開辦非遺學堂的目的是為非遺學堂了宣傳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學堂,提高人們保護非遺文化的熱情。2、為了宣傳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非遺文化而開辦的。3、非遺學堂 具體內容開設學生喜愛并易學的非遺手工技藝課程,如甌窯米塑剪紙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