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好時光,浙里幸福年。昨晚,浙江省非遺春晚暨非遺過大年活動在杭州臨平區丁山河村“塘棲百匠”非遺工坊拉開帷幕。寫春聯、打年糕、捏米塑等民俗活動,盡顯浙江的鄉情、鄉味、鄉風、鄉音;年貨集市,讓群眾體驗到傳統趕集與現代市集的雙重樂趣;水鄉社戲,展現著萬家燈火的濃濃年味。
幸福來臨,過暖冬“浙”里年味正濃
“新春之夜團圓飯,家宴合餐共品嘗”,在“薪傳好時光·浙里幸福年”浙江省非遺春晚暨非遺過大年啟動儀式上,村民朋友們齊聚一堂,在農家院子里品嘗老底子味道的年夜飯,觀看傳統表演類非遺項目,圍爐煮茶話家常,感受喜慶和溫暖包裹的氛圍。五谷豐登、粢毛肉圓、紅燒羊肉、吉祥春卷、八寶飯……一道道非遺美食上桌,疏解著一年以來的疲憊,是鄉愁最好的慰藉,也體現著延續千余年屬于中國人的儀式感。
另外,現場的非遺展演,從清水絲綿制作技藝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到“擲燭騰空穩,推球滾地輕”的臨平滾燈表演;從說學逗唱的小鑼書演繹,到傳統茶食糕點的品嘗等,無一不讓人感嘆這些傳統技藝,穿越滄海桑田,歷經世事流轉,正煥發新的魅力。
在集市現場,列入杭州市非遺名錄的王元興特色菜點烹飪技藝,攜八大碗特色菜品前來助力;更有老底子的土灶紅燒羊肉、法根糕點等美食點心的傳承人現場展現非遺技藝;還有精心打造的文旅市集等待市民來采購年味好貨,如大紅燈籠、精美窗花、迎新春聯、精選臘味、手削藕粉、傳統茶食等,融合文化體驗與商品展銷,促進當地文旅消費。
文化共富,非遺工坊助力“浙”里振興
作為2023年浙江省“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系列活動之一,省非遺春晚的舉辦地也頗具特色。這是一個坐落在塘棲鎮丁山河村的小院子,白墻黑瓦,依河而建,被當地人稱為“幸福的院子”。
在這個院子里,集聚了百位手藝人,通過發揚傳承老底子糕點制作“土手藝”,因此也叫“塘棲百匠”非遺工坊。在這的手藝人,個個身懷絕技,充分發揮各自所長,制作麻酥糖、大麻餅、椒桃片等50多個單品的非遺茶食,以及“傳粽接蛋”“孝心包”等節日禮包,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共同富裕。
“吃的是糕點,品的是文化”。“塘棲百匠”非遺工坊致力于運河文化的傳承傳播,在制作傳統糕點之余,關注塘棲本土文化的延續與煥新,于2021年建設“幸福的院子”非遺體驗基地,兩年來深耕細作,已經集結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清水絲綿制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運河船民習俗,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茶食制作技藝、米塑制作技藝,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月餅制作技藝、灰鴨蛋腌制技藝,運河沿線代表性民俗生產活動老虎灶打年糕等30多種非遺項目,奠定了百匠工坊建設的基礎。通過老手藝人帶新手藝人的方式,百匠工坊使得每個人的老行當有了用武之地,也讓手藝得以傳承,把塘棲糕點背后的文化傳遞給了更多人。
文化賦能,書坊驛站拓寬“浙”里非遺圈
在參觀百匠工坊,游覽非遺手作的同時,與會嘉賓都對“塘棲百匠”非遺工坊里設置的臨品書坊、臨品驛站表示贊許。從臨品書房和驛站的窗外望去,河塘、農田、村舍一覽無余,盡顯村落的原真和古樸,也方便村民在家門口參與各項文藝活動。
自書房和驛站開設以來,先后邀請俞彩根等10余位省、市、區級非遺傳承人駐場,開設非遺傳承故事會、非遺技藝體驗、非遺作品展覽等活動,更好地連接非遺和現代生活,讓非遺走進人民群眾,賦能鄉村文化發展。
據悉,浙江各地的非遺年俗活動火熱展開,全省各地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品嘗非遺美食、體驗非遺技藝、欣賞非遺展演。
除了線下活動,浙江“非遺在線”數字應用也將試運行,在新的一年通過數智決策、集成評估、非遺Go云體驗應用等內容,更好發揮浙江非遺的優勢,助推浙江省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
作者:劉海波
編輯:付鑫鑫
責任編輯:蔣萍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