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火鍋、小面……獨具地方特色的美味菜肴,成了這座山水城市帶給世人最為奇妙的舌尖記憶。
來自重慶市文旅委非遺辦的消息,今(12)日,我市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完成了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工作。包括川菜、火鍋、小面等在內的30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齊齊向“國寶”發起沖擊。
這家重慶人熟悉的火鍋館,其火鍋制作技藝從清末一直傳承至今。
擔擔面的制作技藝有170多年歷史。
郭沫若曾為萬州烤魚寫詩。
據悉,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6月啟動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受市文旅委委托,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立即全面開展了推薦申報工作。
經各區縣(自治縣)文化旅游委及有關單位的自薦、市級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提交重慶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等諸多程序,從我市2018年12月31前已公布的51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遴選出了30個具有豐富內涵和杰出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項目,擬申報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推薦項目共涉及8大類別,包括傳統音樂類2項,傳統戲劇類2項,曲藝類1項,傳統美術類7項,傳統技藝類6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2項,傳統醫藥類5項,民俗類5項。
其中,7項為合并申報項目,按照以類相從的原則,對各具特色又性質趨同的傳統技藝打捆申報,最大限度整合地方文化資源,體現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和多樣性。
目前,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我市已經完成了30個推薦項目申報資料網上平臺的填報提交工作。下一步,將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對網上提交的推薦申報材料的審核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申報文本、圖片、視頻及相關資料;審核通過后,提交推薦申報材料原件與復印件。待文化和旅游部后續評審程序通過,報經國務院研究同意并公布。
來自非遺辦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0人。
新聞鏈接>
沖擊國家非遺,來看看是哪30個項目
1、重慶火鍋飲食習俗
2、重慶小面習俗
3、川菜
4、諧劇
5、奉節木雕
6、墊江角雕
7、挑花(巫溪嫁花)
8、璧山微刻
9、城口木胎漆器制作技藝
10、開州民歌
11、南川醬油傳統釀造技藝
12、重慶桃片制作技藝(合川桃片、“瑞蘭齋”桃片糕制作技藝)
13、江津燒酒釀造技藝
14、夢密內煉導引法
15、渝州傳統膏藥制作技藝(伍舒芳傳統膏藥制作技藝、渝州麒麟傳統膏藥制作技藝)
16、渝州民間特色中醫藥療法(涪州郭氏傷科療法、德濟堂李氏中醫正骨術、武醫合璧、九禽形意推拿功法)
17、秀山苗族羊馬節
18、大足石雕
19、酉陽土家面具陽戲
20、渝東南苗繡
21、趙氏雷火灸
22、燕青門正骨療法
23、武陵山土家族傳統制陶技藝
24、綦江民歌
25、京劇(厲家班)
26、蹬技
27、銅梁龍燈彩扎
28、纏絲拳
29、武陵山薅草習俗
30、梁平接龍習俗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