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依托國家級非遺
道明竹編發展產業
讓竹編成為吸引年輕人歸鄉、
幫助村里人致富、
改變農村面貌的新生活“鑰匙”
游客在竹藝村觀賞竹編工藝品。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近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國竹產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基本建成現代竹產業體系。而我國12種以竹編申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四川占4種。
圖為位于竹藝村的竹編博物館展示區
以竹編為特色打造的竹藝村,成為吸引中外游客的“金字招牌”。2017年,在這座距離成都市中心50多公里的小村,形似“∞”的創意建筑“竹里”落成,引起廣泛關注。
走進竹藝村,道明竹編崇州市級非遺傳承人肖瑤的“紅梅竹編”非遺體驗館顯得格外醒目。不大的店里,每逢周末,肖瑤要接待近百人到店里體驗竹編。
肖瑤在指導小朋友體驗竹編。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出生于“竹編世家”的肖瑤,從小對竹編工藝耳濡目染。為了道明竹編這一傳統技藝的傳承“后繼有人”,2019年她辭掉護士工作,選擇回到村里。店里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竹編工藝品大多經過她的設計改良,更有一種簡約美,符合現在年輕人審美,銷售也特別好。“我們這兒的人從小就學習竹編,這是深入我們骨子里的東西。”肖瑤說。
和肖瑤一樣被竹編吸引回家的年輕人還有不少。在由村民院落改建的筠盛小院中,道明竹藝公司員工周思敏和院子主人樂冬雪一起搭檔,為游客提供研學和竹編產品銷售服務。“過去村民編一個花籃只能掙8毛錢,年輕人都離開了家鄉,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也往往只能靠竹編賺些零用錢順帶照顧家庭。”周思敏說。
“道明竹藝公司與村民合作建設竹藝小院,在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的同時,也讓村民可以參與到竹編的教學和銷售中。”周思敏說,現在通過與中央美術學院的合作,公司開發了竹編教學材料包讓小朋友們能夠快速了解竹編,來村里體驗竹編的游客絡繹不絕。
“我們還將竹編運用到酒店、民宿、餐廳的裝修中,現在北京、成都等地也能見到道明竹編的裝置品。”周思敏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回到村里,幫公司跑業務呢!”
近年來,當地以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為主體,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作用,盤活資源性土地資產4536.9畝,經營性土地資產19.63畝,通過探索平臺經營型、資本合作型、資產經營型3種運營模式,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7.4萬元。負責規劃運營竹藝村的崇州文旅集團運營負責人介紹,通過專業化運營,帶動了更多村民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中。
上圖:任剛正在裝修改造的房屋
下圖:任剛家已改造成民宿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任剛是土生土長的竹藝村人,3個月前,記者見到任剛時他還在刷房屋防水層。今年45歲的他常年在外務工,見村里游客越來越多,人氣越來越旺,便開始改造起自己和兄弟家300多平方米的平房,裝修成民宿。如今,再來到任剛家里,之前的毛坯房已經煥然一新,5間房已經完成裝修開始營業,還有4間正在加緊裝修。“在外面打工不如在家門口掙錢,我有信心今后的日子能越過越好。”他說。
圖:部分來自市融媒體中心素材庫
來源:新華社 編輯:周紅
下一篇
1、更有道明國際竹文化節非遺專題聯展等活動成都非遺公園露營,成都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等將同步舉辦配套傳統手工藝展覽,其實,非遺就在身邊全省各地還將舉辦200余場非遺社區實踐活動通過指尖上的非遺舌尖上的非遺非遺大師面對面等活成都非遺公園露營;
耿村民間故事是 河北省藁城市 地區的民間文學 耿村 民間故事非遺,被譽為“中國民間故事第一村” 耿村民間故事包羅萬象民間故事非遺,上至開天辟地神話風物傳說,下至現代生活故事所謂 quot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歷史冠中華quot耿村故事。1吹糖
1、蹺腳牛肉是樂山的傳統美食現在城邊楊灣鄉的周村樂山非遺文化有哪些,以前被稱為殺牛周村樂山非遺文化有哪些,因為當地村民很多以殺牛買賣牛肉為生殺了牛之后,牛雜一般是不要的,有靈光的村民覺得太浪費,就在河畔將牛雜洗凈后切碎丟到鍋中,加上生姜辣椒
其中包括元宵節木活字印刷技術武術象棋圍棋蠶絲織造技藝傳統中醫藥文化珠算藏族服飾維吾爾族賽乃姆等據介紹成都順慶非遺館有什么項目,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中,成都有竹麻號子道教音樂四川揚琴四川竹琴四川清音金錢板。更有道明國際竹文化節非遺專題聯展
綿陽市宜賓市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等10個市州和成都18個區市縣主題分會場將在當地同步上線!更有道明國際竹文化節非遺專題聯展等活動綿陽非遺,成都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等將同步舉辦配套傳統手工藝展覽綿陽非遺,其實,非遺就在。94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