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非遺特色,傳統技藝不可忘!
人類發展的過程,從遷徙到定居,開始形成一個個村落。河北的村落大部分是原住民在故土上形成,有些則是從外地喬遷而來,黃帝部落就是從陜西岐山東渡黃河到達河北,河北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河北的非遺特色吧。
衡水內畫
衡水內畫是一種鼻煙壺內壁繪畫技藝,是中國獨有的民間工藝。主要分布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邊地區。其工藝精妙異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認為不可思議。2006年5月20日,衡水內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中國民間雕刻藝術,是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其造型逼真,手法圓潤細膩,紋式流暢灑脫。據悉,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上,聳立著一座雄偉壯觀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下部展現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畫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陽縣石雕藝人的杰作。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形成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期。河北梆子在劇種方面不僅擅長于表現歷史題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現實生活;在舞臺藝術上,無論是音樂、表演以及舞臺美術方面,都有極大的變化和明顯的提高,從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剛勁、華麗、委婉的特點,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東、河南、山西部分地區,成為中國北方影響較大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河北梆子在其興盛期,還曾傳入中國東北三省、江淮地區以及俄羅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豐寧剪紙
豐寧滿族剪紙從內容上可分為吉祥剪紙,花鳥魚蟲剪紙,山水風光剪紙,人物、盆籃碟盤瓶、瓜果、動物、花字剪紙等類。由表現形式看,它包括單色剪紙(紅、白、黑等)、點染剪紙、填色剪紙、復色組合剪紙等品種。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2010年10月,河北省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與陜西剪紙等各省(市、區)列入國家級名錄的剪紙項目聯合打包,作為中國剪紙的聯合申報項目,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審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好了,本期內容暫時就分享到這里了,還有其他問題的朋友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你知道的民俗技藝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
1月26日至2月3日,安徽供銷年貨大集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在1000多家商戶中,非遺手作專區格外受到歡迎。安徽省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廬陽剪紙傳承人楊曉紅正在制作一個立體的春字剪紙。”除了單張的剪紙,還有將剪紙封在陶瓷杯、保溫
此外,社區志愿者為居民帶來了泉州簪花的非遺體驗活動。泉州簪花,也被稱為“簪花圍”,是福建省泉州市埔村的一種特別的非遺技藝,一種融合了時光韻味與匠人匠心的精美發飾。
廣州市級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韓艷把自己編著出版的廣東省首本剪紙歷史著作《廣州剪紙非遺史》現場捐贈給了海珠區全區的中小學校和文化單位。廣州剪紙是嶺南文化藝術瑰寶,是廣東傳統工藝美術廣東剪紙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