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1月22日,地壇新春系列文化活動正式登場。大年初一至初五,專業院團文藝演出、非遺技藝集中展示、傳統民俗制作體驗、特色文創產品展覽……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在地壇公園集體亮相,讓市民充分領略東城喜慶祥和的濃厚節日氛圍,感受地道京味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據悉,春節期間,地壇公園北門八區廣場舞臺將連續5天舉辦“大地飛歌賀新春”文藝演出,專業文藝院團精心編排深受群眾喜愛的節目,奉上《歡樂中國年》《奮進新征程》《金兔迎春 歡樂東城》《明天更美好》等共10場節日氣氛濃郁的主題文藝演出,為市民打造內容豐富的節日文化盛宴。快板書、小品、相聲引來現場笑聲此起彼伏;雜技魔術川劇變臉高潮迭起,歡呼不斷……此外,雙簧、空竹、京韻大鼓、山東快書、河南豫劇等一系列形式多樣、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演出,都在節日期間集中呈現。
與此同時,此次地壇文化活動還設置了新春文化市集,16個商亭包含非遺老字號展示、民俗體驗、文博文創等項目,讓市民享受到“一站式”文化體驗,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兩會上,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向市民推薦了東城特色伴手禮——兔兒爺。在本次新春文化市集上,“兔兒爺”的身影也出現在人們眼前,素白泥坯上兩只長耳朵、一張紅紅的三瓣嘴、一身彩繪華麗裝束,有的騎著馬或鹿,有的騎著老虎和獅子,色彩鮮亮、活靈活現……這就是來自北京規模最大的兔兒爺制作工作室——吉兔坊的泥彩塑兔兒爺產品。活動現場吉兔坊工作室負責人說:“兔兒爺是老北京的吉祥物,有400多年歷史,制作技藝是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期間特意把兔兒爺帶到地壇文化活動現場,就是想向大家展示老北京的特色傳統文化,也希望把新年的喜氣、平安帶給大家。”
除了兔兒爺制作,北京琺瑯廠、龍順成、面人彭等非遺老字號現場展示非遺制作技藝,并邀請現場觀眾進行親身體驗。多家文化企業攤位前人流涌動,網紅文博文創產品的展覽展示,吸引了大批市民駐足打卡。此外,北京稻香村、錦芳元宵、盛錫福等京城老字號企業,在活動現場推出特色京味傳統年貨、老字號產品,讓市民逛市集的同時體驗濃濃的年味兒。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文化活動期間,故宮博物院文創、中國美術館文創,聯動中國書店、文沁閣等也登場,進行書籍、繪本展賣,寶藏中國書店攜傳統文化專展亮相,孩子們自己動手體驗雕版年畫印刷,了解中華古籍發展的歷史、雕版印刷發展情況及拓印技巧。來自語文書店的“甲骨文”盲盒受到熱捧,多元創新產品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非凡的藝術魅力。
據悉,2023年春節期間,地壇新春文化活動將與東城區2023年新春游樂會、第八屆鐘鼓樓相聲會、宮里過大年、非遺鬧元宵等全區150余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聯動呼應,形成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時尚相結合的新春文化盛宴。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下一篇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