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由藝術中國與摩登天空共同舉辦的“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工程”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船山書院舉行。中國網總工程師田玉成,中國網藝術總監、藝術中國主任勾霞,摩登天空總經理沈黎暉,聲音中國藝術總監張曉舟,傳奇文化發展集團演藝部總經理蘇綺(Sophie Poirier)等嘉賓出席啟動儀式,活動由藝術中國副總編輯許柏成主持。
活動由藝術中國副總編輯許柏成主持
啟動儀式現場
中國非遺音樂是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珍寶。各民族、各地域的傳統音樂豐富多彩、源遠流長,在這些宛如天籟的鮮活聲音里記錄著千百年來的民族記憶,凝聚著最本源、最純粹的審美品格。但是由于社會生態的變遷,過去依靠口傳心授傳承的珍貴民族音樂正面臨著失傳,甚至消亡的危機。
“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工程”項目,由藝術中國與摩登天空共同打造。旨在通過先進成熟的數字技術,系統紀錄、整理中國瀕危的傳統音樂,同時將這些鮮活又具有生命力的傳統音樂注入當代進程,通過藝術中國的聲音中國(http://sound.china.cn)頻道呈現,共同建造中國非遺音樂資源的國際互聯網傳播平臺,向全球傳播、推介中國的非遺音樂藝術。
中國網總工程師田玉成致辭
中國網總工程師田玉成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出于對民族瑰寶保護的責任感,藝術中國與摩登天空共同打造‘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庫’。此次藝術中國攜手摩登天空,傳承中國非遺音樂,向世界為中國傳統音樂發聲,將不僅系統地整理保護珍貴音樂遺產,同時讓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摩登天空總經理沈黎暉致辭
摩登天空總經理沈黎暉在發言中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音樂的根源和起點是民族音樂。我們懷著尊重和敬畏的心境去發現、保護、傳承民族音樂遺產是我們和藝術中國共同發起建立中國非遺數字音樂庫的初心。這是一個永恒的事業,需要政府、民間、個人的力量,摩登天空愿意盡綿薄之力。”
聲音中國藝術總監張曉舟致辭
聲音中國藝術總監張曉舟在發言中指出:“‘中國非遺音樂數字工程’將堅持藝術、學術、技術三者的統一,梳理、保護、研究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同時要建立全球視野和國際語境,創造跨民族、跨文化、跨樂種、跨門類的共情和共鳴,把非遺傳統音樂,注入當代歷史進程。”
傳奇文化發展集團演藝部總經理蘇綺致辭
傳奇文化發展集團演藝部總經理蘇綺在致辭中說到:“對中國非遺音樂進行保護、整理與傳播,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價值深遠的文化工程,由衷地希望將來能夠為中國非遺音樂的傳承出一份力,在文旅項目上進一步加強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支持中國的非遺音樂持續煥發生機。”
藝術家李洪森用古老的樂器方響現場演奏
發布會最后,在船山書院的庭院還舉辦了一場小型音樂會。80歲的北京老藝人李洪森用珍稀的古樂器——方響,演奏了一首自己作曲的《云南印象》。方響始于南朝梁代,用于宮廷禮樂。距今約1500年歷史,后漸漸失傳,李洪森先生手里的這個方響,是絕世珍品。
演奏現場的“老北京響器”
音樂家秦思源在演奏
左起:黃錦、張蔚、秦思源、鄧博宇
音樂家秦思源、黃錦、鄧博宇、張蔚,則演奏了一部由秦思源和黃錦作曲的18分鐘的作品,他們用老北京響器——震驚閨、喚頭、大撥浪鼓、對君坐、油梆子、銅點兒、報喜鑼等——與電子打擊樂結合,把傳統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聲音,帶進未來的時空。民族歷史的記憶在音樂中得以保存和傳續,而這,就是“聲音中國”永恒的魅力。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7月19日,“清爽榆林”陜北非遺美食節開幕,市民們紛紛前來打卡。7月19日,“清爽榆林”陜北非遺美食節暨榆陽區第二屆文化旅游啤酒音樂節在榆林瑞豐生態莊園正式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