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公布了2021年度河北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衡水內畫成功入選非遺項目保護傳承類優秀實踐案例,這不僅展示了衡水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的成功實踐,更對引領和推動我市非遺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衡水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通過實施完善非遺項目傳承保護機制,強化非遺傳承陣地建設,大力振興傳統工藝,扶持非遺就業工坊等多項舉措,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在市文廣旅局的指導下,衡水內畫始終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致力于對傳統內畫技藝進行生產性保護+實用化發展,依托習三內畫博物館,豐富館藏資源的同時,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定期舉辦內畫專業展覽、研討會和培訓班,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開設內畫興趣班,熱衷服務于社會公益文化,矢志初心不渝,堅守走好“藝術品實用化、實用品藝術化”的道路。
衡水內畫舉辦內畫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訓班,以傳統技藝為切入點,以“傳承與發展、融合與創新”為導向,著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藝術人才。
與衡水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展內畫傳習,建立校企雙元育人機制,依托“習三內畫”的品牌優勢,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進行了富有成果的實踐。
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先后在衡水市滏陽小學、衡水珍寶街小學公益開設內畫興趣班,成立珍寶街小學內畫藝術工作坊,2020年被授予衡水內畫技藝傳承基地牌匾,2021年成功舉辦“童心向黨、禮贊百年”內畫實踐成果展。
參加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揚州),向觀眾介紹內畫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果,向全國宣傳展示衡水內畫的藝術魅力。
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走好“藝術品實用化、實用品藝術化”的道路,與多種非遺項目跨界融合開發新產品。與衡水老白干合作內畫藝術酒;與景泰藍合作八仙祝壽葫蘆、天下吉祥寶尊;與景德鎮陶瓷合作“千秋萬代”雙王大師尊等。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