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22日訊 (記者 張春婷)“當時我選擇留在大洋彼岸,目的就是想著把自己家鄉的傳統面塑技藝推廣出去,讓中國面塑藝術在大洋彼岸落地生花。”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時莊村面塑藝術大師時振山說。
他是把中國傳統民間面塑技藝帶到美國洛杉磯的第一人
8歲時開始隨父學習面塑技藝,60多年從一而終,把面塑技藝做到爐火純青。他就是著名民間面塑藝術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時振山。2019年,被聯合國教科書組織和中國民間藝術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菏澤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2006年,時振山受美國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市政府邀請,參加了該市正月十五的燈會活動,此后便定居在該市。
為了中國面塑能夠在美國遍地開花并得到傳承,時振山陸續收了十幾個“洋徒弟”,向他們傳授面塑技藝。在他的努力下,他的這些“洋徒弟”在面塑技藝上都有了一定的功底,并分別在美國西雅圖、紐約、芝加哥等地發展面塑事業。
通過多年的打拼,如今,時振山的面塑作品在洛杉磯從無人問津到受當地人熱捧,就連起初不受歡迎的傳統面塑人物也逐步得到認可,不少人為了得到時振山的面塑作品,便提前到家中預定。
在美國,時振山的面塑在華人圈也受到了歡迎,每到中國傳統節日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就會為當地華人舉辦慶典活動,時振山也會經常被邀請過去進行面塑表演。每次的節日慶典,都會有很多國內的民間藝術家參加,他們各行各業,有剪紙、泥塑、糖畫等,相聚一起,能夠讓美國各界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時振山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和美國當地的報紙、電視臺進行過報道。
時振山曾先后赴加拿大、美國等進行表演,面塑作品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轟動整個華盛頓。個人事跡被編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名典》等等,國內外數百家報刊、電視臺等專題報道。作品被美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友人和文化藝術團體收藏。
助力馬嶺崗鎮非遺館建設,盡自己的力量支持非遺文化傳承發展
在國外“聲名顯赫”的面塑藝術大師時振山心系家鄉,“我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回國一次,就是讓孩子們記住家鄉這個根。”從美國回到自己家鄉菏澤馬嶺崗鎮做現場表演,活靈活現的面塑,為人們所喜愛。
曹州面塑已有千年之多的歷史,享譽海內外,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嶺崗鎮的穆李村也享有著“中國面塑第一村”的美譽。隨著面塑技藝不斷發展,曹州面塑技藝傳播最早的還有馬嶺崗鎮面塑時莊藝人,引領著菏澤面塑技藝的健康發展傳承。目前在馬嶺崗鎮,曹州面塑村已經發展到近二十個,會面塑手藝的藝人近千人。作為馬嶺崗鎮曹州面塑傳承人,時振山也為助力馬嶺崗鎮非遺館建設,盡自己的力量。
據悉,馬嶺崗鎮建設非遺館,結合千年古鎮馬嶺崗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用曹州面塑作品展示出來,從而打造山東省菏澤市非遺館,規劃中國“面塑第一鎮”、打造中國曹州面人培訓基地,為傳承曹州面人的弘揚和創新家鄉的傳統文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72歲的時振山始終懷著一顆熾熱的赤子心,一腔濃濃的愛國情,長期堅持愛國、愛鄉、愛人民的光榮傳統,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以幾十年不懈的奮斗和努力來詮釋自己對祖國人民和民間藝術的熱愛與忠誠。
舉報/反饋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高唐老豆腐是山東聊城高唐縣的非遺美食,素有”要長壽,吃豆腐”的說法呢!不管是建水豆腐的古法技藝,還是徽州毛豆腐的別樣風情;無論是高唐老豆腐的皇家典故,還是小蔥拌豆腐的清白品格,每一道豆制品美食背后,都承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
非遺集市作為展示和傳播新疆非遺的重要平臺,能夠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發展,讓更多人了解、珍視并參與,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吐魯番剪紙非遺傳承人季玉蘭表示參與首屆民間藝術季非遺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