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州發布】
通訊員 苗芹 揚州發布記者 王璐 居小春 文/圖
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記者從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獲悉,今年揚州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起點,舉辦了“揚州夏日·非遺相伴”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揚州市宣傳展示暨“水韻江蘇·非遺購物節”揚州分會場、揚州好運集等系列非遺活動,在為期近一月(5月20日至6月20日)的非遺購物節期間,線上線下齊發力,共銷售非遺產品、衍生品近20萬件,銷售總額高達2082.98萬元,成功助力揚州非遺好物“吸粉”出圈,進一步提高文旅消費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解鎖“非遺+”
拉動2000多萬消費
非遺源于千家萬戶,是百姓的煙火、文化的積淀。開展系列非遺主題活動,就是讓公眾在活動中解鎖“非遺+”的N種打開方式,觸摸文脈、親近非遺,感悟揚州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力量。
市民游客觀展感受非遺魅力。
6月10日,“揚州夏日·非遺相伴”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揚州市宣傳展示暨“水韻江蘇·非遺購物節”揚州分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運河三灣風景區舉行。它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讓傳統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讓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
6月10日至12日,運河三灣風景區大運河非遺文化園1號館廣場同步舉行“揚州·好運集”非遺集市,以靜態展陳、活態展演、體驗購物相結合方式,打造“看得見、嘗得到、摸得著、能體驗、可帶走”的非遺市集,讓游客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樂,全程感受、共享非遺活態魅力,感悟非遺傳承人的工匠精神。
6月24日晚,揚州好運集·非遺主題夜市分別在明月湖廣場、虹橋坊廣場雙市同開,助力揚州“夜經濟”的同時,讓更多的非遺產品、非遺美食、非遺項目走進人們生活,讓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據揚州市監測的38家非遺店鋪統計,在為期近一月(5月20日至6月20日)的非遺購物節期間,共銷售非遺產品、衍生品近20萬件,銷售總額高達2082.98萬元。其中,線下活動銷售非遺產品銷售額約1145.52萬元,線上直播帶貨非遺相關產品銷售額約937.46萬元。
先后在運河三灣風景區、明月湖廣場、虹橋坊廣場三地舉辦的“揚州·好運集”非遺市集,在線下為公眾提供雕版印刷、謝馥春國妝、富春茶點等非遺技藝互動體驗。7天時間,非遺市集線下銷售額超過60萬元。
縣市聯動、政企聯動
樂享非遺新玩法
5月以來,揚州全市各地組織開展非遺美食、非遺精品、非遺文創等展示展銷活動,縣市聯動,形成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品牌活動。
非遺項目“糖畫”展示。
6月10日,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揚州運河文投集團共同推出“揚州非遺好物”線上購物平臺正式上線,近百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與,通過邀請大師以現場訪談或現場創作的方式參與抖音短視頻制作和抖音、淘寶直播等形式,推動揚州非遺項目在文創產品聯合開發和互聯網銷售中的延伸發展,實現利益共享,將更多非遺產品推向市場,給非遺傳承人和非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6月11日,邗江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在北湖濕地公園拉開帷幕。文藝演出、非遺展覽、購物集市、文學沙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游客體驗了一場文旅融合的非遺盛宴。
6月11日上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高郵市非遺展示活動在卸甲鎮文體公園廣場舉行,主辦方邀請高郵市老行當(老手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展示了蛋雕、吹糖人、捏巧、肩擔木偶戲等老手藝。
以“品非遺之美,享創意生活”為主題,6月每個周末,儀征城區或儀征相關景區開展非遺市集手工體驗活動。真州金畫、絨線鉤織、雨花石畫等儀征非遺項目以及手工香囊制作、剪紙、編織等其他手工藝項目共同展出,讓市民體驗非遺魅力。
……
從線下銷售和線上提供的大數據可見,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門類非遺產品最受群眾喜愛,尤其是傳統技藝中非遺美食類產品最是亮點,富春茶點、黃玨老鵝、揚州炒飯、裔家牛肉等“舌尖上的非遺”,受歡迎程度高,銷量均呈現可喜增長。此外,揚州雕版印刷技藝、揚州刺繡、揚州通草花制作技藝、揚州面塑、揚州吹糖人等非遺技藝的線下體驗度高,成為非遺市集上的“人氣王”。
火爆出圈
10多家主流媒體聚焦
活動期間,“揚州非遺”“揚州·好運集”“非遺夜市”成為搜索熱詞,系列活動也吸引了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截至6月底,活動充分運用融媒體進行宣傳報道:非遺系列活動先后得到學習強國、中新網、央視頻、交匯點、荔枝新聞、現代快報、紫牛新聞、ZAKER、揚州日報、揚州發布、揚州晚報等各大主流媒體的聚焦,累計瀏覽量超150萬次。在抖音、快手、淘寶等多個平臺進行直播和短視頻發布,在線觀看人次突破100萬次。
本文來自【揚州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上一篇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市集主要以銷售奉化本地特色文創產品、旅游商品等為主,并設立非遺小吃攤位,不定時呈現非遺技藝展演及藝術表演,與游客進行趣味互動。市集沿府前路延綿兩百米,廣聚古今姚江風物,重點引進了掐絲琺瑯、棕編草編、毛線鉤編、吹糖人、糖畫等非遺手藝人,還有眾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