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身高就已經180的德清職業中專酒店管理專業女學生黃詩韻,一大早就來到了浙江德清千秋廣場,在一個漢服展位前仔細觀看。她說從初一開始看到漢服,就覺得衣袖飄飄很好看,但后來了解到這是我們漢族的傳統文化服飾,就越來越喜歡,并愿意去傳承這份歷史文化。5月18日,在蠶花廟會,防風傳說浙江湖州德清,有一場旅游和文化相結合的盛會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市民。
蠶花廟會、防風傳說,當這些古代的習俗傳說與現代時尚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接軌上海融入杭州,小城也有大夢的湖州德清再奏“強音”,在第九個“5.19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中國旅游日德清主題活動暨非遺時尚中國行浙江站首發儀式在千秋廣場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中共德清縣委宣傳部、德清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產城融合研究中心文旅事業部主辦,根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關于組織開展2019年‘中國旅游日’活動”的精神,德清縣緊緊圍繞“文旅融合,美好生活”的活動主題,結合非遺時尚中國行浙江站首發儀式,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旅游體驗、非遺展示、博物展出、體育競技、書籍展覽”等豐富多彩、特色鮮明、注重實效、利民惠民的活動20多項,在全縣掀起一股全民文化旅游熱潮。
看過來
市民觀看德清文旅體融合發展成果展示
展覽以富有德清特色的竹子為材料,以展開的“書簡”為造型,圍繞“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主題,分南、北兩個展區,以圖文形式集中展示德清文化、旅游和體育資源及融合發展成果,實現了把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
展覽分為三個內容區,一是文化+旅游: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主要展示了德清特色民宿、文創產品、美食、非遺、美麗鄉村、特色小鎮。
二是文化+體育:以文助體、以體創文。主要展示了德清文旅體特色企業、產業項目及文創產品。三是體育+旅游:以體興旅、以旅健體。主要展示了竹海馬拉松、TNF100越野賽、全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莫干山國際登山節等品牌賽事。
本次展覽的內容反映了近年來德清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用鏡頭展現了德清的優美自然風光、厚重文化歷史、濃郁人文風情、運動休閑時尚和完善的配套設施,用新視角展示了德清自然風光、鄉村民俗、歷史古跡、生態建設,提升了德清文旅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下一步,德清將進一步完善交通、智慧等公共配套設施,豐富文創活動等多元化產品,爭取實現讓游客住在民宿更舒心,吃有機產品更放心,玩民俗、玩賽事更開心,游景區更安心,同時也讓本地居民生活更順心,實現游客全過程滿意,居民全要素收益。
動起來
長三角居民免費看非遺、游景點、品運動、嘗美食
整個活動現場氣氛熱烈,開幕儀式上的歌舞《旅游天下》、詩朗誦《徐霞客游記》、國家非遺項目《防風氏》、《掃蠶花地》展示、“鄉愁記憶”戲曲表演等節目精彩紛呈,非遺傳承人現場進行的非遺創作、表演,歐詩漫博物院展示的珍珠文化產品,半畝文化創作的“瓷之源”文創產品,歷代名人寫德清、寫莫干山的書籍展覽,兒童平衡車項目、木蘭拳展示以及莫干山飯店等現場進行的特色小吃制作教學示范,讓廣大市民、游客更立體的感受德清文化旅游的獨特魅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長三角地區居民更好了解德清的人文山水和文旅資源,活動還邀請了上海、杭州相關街道、社區書記免費歡樂游德清,以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三大主題旅游新線路覆蓋了全縣主要的特色景區,勾勒出山與湖、城與村、古與今的“對話”,游客可體驗莫干山、下渚湖、三林村自然風光,感受珍珠文化、農博園的先進技藝,更可體驗地理信息的時尚科技。
Hi起來
非遺時尚中國行浙江站在這里首發
德清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著眾多的傳說、民歌、諺語,保存了眾多手工技藝、鄉風民俗,尤其是極具地域特色的農耕文化、蠶桑文化、防風文化等樸素的傳統文化,無不凝結、保留和傳遞著德清的歷史記憶、情感、經驗和智慧,構筑起百姓的精神家園。全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066項,其中掃蠶花地、防風傳說2項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著眼文旅融合,為德清旅游發展注入更優質、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容,同時,為德清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非遺時尚中國行浙江站首發儀式,首發儀式上采遺網“湖州區域運營中心”正式掛牌,采一(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與德清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簽訂非遺保護與文旅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同時,舉行了非遺時尚創新與文旅融合發展沙龍,多位國內頂級專家、學者和非遺傳承人圍繞故宮文創的IP賦能、非遺文旅產品本土新銳設計力量和社區營造、德清文旅產業發展、非遺進洋家樂等主題進行演講,共同參與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非遺跨界發展、傳承與時尚創新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為德清文旅產業出謀劃策。
德清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子項目“掃蠶花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蠶桑習俗(掃蠶花地)、防風傳說,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新市蠶花廟會 、陸氏醫驗 、防風氏祭典、舞陽侯會、乾元龍燈會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曾閃耀2018年的聯合國地信大會,引得各國嘉賓紛紛點贊!
養蠶繅絲自古以來就是德清縣新市鎮當地蠶農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為祈求蠶繭收成好,蠶農總有在養蠶之時祭拜“蠶神”和“蠶花娘娘”的習俗。久而久之,每年清明前后形成了到覺海寺祭祀的蠶花廟會。德清縣的“防風傳說”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防風氏是上古神話中的一位治水英雄,在會稽山群神相會時,因治水遲到而被大禹冤殺。
以德清為中心的東苕溪流域的商周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座高峰,德清被譽為“瓷之源”,長期以來文化文物部門及專業人員致力于古窯址的調查發現和保護研究工作,新發現古窯址近百處。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德清,曾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學家沈約、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經學大師俞樾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
所以,小城德清在文旅融合和非遺時尚創新發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德清這次開展的5.19中國旅游日暨非遺時尚中國行浙江站首發儀式活動,暨是當地選拔首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和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系列活動的重要文旅文創產品,同時也是深化文化、旅游、體育較好融合的有力探索。來源:浙江電視臺《周哥視角》記者周建仕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