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中國行·走進內蒙古》在呼和浩特啟動
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張林虎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22日電 (張林虎)“攝制組將通過專家論證和精心選擇,在內蒙古選擇10個非遺項目進行拍攝,多角度勾勒馬背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展現內蒙古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22日,《非遺中國行》欄目總導演馮慧軍如是說。
22日,國家級非遺影像背書大型系列主題紀錄片《非遺中國行·走進內蒙古》在呼和浩特正式啟動。
內蒙古有著豐富而厚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不斷挖掘、傳承、保護中體現出深遠的社會價值。為此,《非遺中國行》欄目2018年全國系列拍攝第一站便來到內蒙古,開啟中國系列性全景式的非遺梳理攝制工程。
馮慧軍表示,《非遺中國行》用專業電視影像手段為非遺影像背書,用鏡頭語言和準確的文字解說、同期采訪,對全國“非遺”項目進行較為完整的梳理。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另一個民族的標志性符號之一,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蒙古族及其文化在中國和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白庚勝看來,內蒙古非遺資源豐富,蘊含著草原各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文化基因。
據了解,《非遺中國行》用紀錄片的方式對非遺進行客觀、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讓非遺借助大眾傳媒走向更廣大的人群,通過傳播促進傳承,用另一種發現方式挖掘非遺的真正內涵,讓更多人了解非遺,認識非遺,關注非遺。(完)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高唐老豆腐是山東聊城高唐縣的非遺美食,素有”要長壽,吃豆腐”的說法呢!不管是建水豆腐的古法技藝,還是徽州毛豆腐的別樣風情;無論是高唐老豆腐的皇家典故,還是小蔥拌豆腐的清白品格,每一道豆制品美食背后,都承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
幾十年來,他在保留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錘煉繪畫雕刻技藝,用巧手妙思和匠心傳承,使別具特色的蒙古包以及蒙古族家具再次煥發出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定制蒙古包或蒙古族傳統家具,他所創作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的光彩
非遺集市作為展示和傳播新疆非遺的重要平臺,能夠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發展,讓更多人了解、珍視并參與,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吐魯番剪紙非遺傳承人季玉蘭表示參與首屆民間藝術季非遺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