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川(圖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部分圖片來自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非遺工坊管理辦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等文件的印發,顯示著擁有8000多處非遺資源的四川,發展新動作不斷。作為一個非遺資源豐富的大省,還有哪些“非遺數字”值得我們關注?6月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川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中,解讀了關于四川非遺的發展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非遺保護取得新發展新成效。歷史深厚和人文資源豐富的四川,已經擁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3項、省級611項,共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7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072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公布為全國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認定6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2個、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7個,23個項目入選國家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88個項目入選四川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并且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
四川揚琴、峨眉武術、道明竹編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彝族火把節、竹藝村、“錦繡成都”研學游被評為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日前,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項目評審工作也在進行中,省級非遺的名錄和項目將被進一步擴充和完整。
成都漆藝展覽
目前,四川省登記的非遺資源共有8098項,其中7000余項已納入各級非遺代表性名錄。省、市、縣三級非遺名錄體系日趨完善,全省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有序、存續狀況良好。在非遺人才培養方面,在建立高校研培、職業教育、專題培訓和師帶徒四級培訓體系的政策引導下,2000余名傳承人先后進入高校研修研習。同時,大力開展線上新媒體培訓,定期組織非遺管理干部培訓,對非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開展輪訓。
開展國家級、省級傳承人記錄工程以來,共對206名65歲以上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全面記錄。為給非遺的體驗與傳承提供場所,未來仍將非遺傳習所、非遺館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文旅發展等規劃統籌推進,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旅游設施開展傳承傳習實踐。目前,全省建有1個省級非遺館專訪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川②|當我們討論非遺時,哪些數字需要我們關注?,建設各級各類非遺館(展廳)195個。
“酒好還怕巷子深。”再好、再多的非遺資源,也需要被看到、被了解。在非遺創新傳播方式上,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和培育非遺傳播品牌,齊頭并進。目前,四川省已經成功舉辦7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累計有135個國家(地區)和非政府組織的4000余名代表和國內4萬多名代表參加,2000多萬市民和游客現場參與,先后通過了《成都宣言》《成都共識》等文件,成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并積極參與的重要國際文化盛會。在傳統節日上,聚焦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以及藏歷年、羌年、彝族火把節等,突出以非遺項目為重點的品牌宣傳。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