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宴”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到了唐代,茶宴便已經正式化。唐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錢起道:“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禪聲片影斜。”12月31日,一間茶文化餐廳“荷風細雨中國茶宴”在上海新天地開業,將茶文化與飲食文化融為一體,打造中國人文餐飲品牌。
當天開幕儀式以“牛轉乾坤,花香滿城”為主題,誠邀上海市十位書畫大師共同出席。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江宏,上海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戴小京,上海中國畫院原副院長車鵬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王曦,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靜,上海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張偉生,上海書法家協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孫敏,中華愛國書畫名家張偉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陳琪,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上海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恒煙(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聯手為“荷風細雨中國茶宴”打造了一條長達15米的書法長卷,一起辭舊迎新共賀新年。
“荷風細雨中國茶宴”以茶代酒作宴,以茶代料作菜,應節而生,應季而食,傳承中國的茶宴文化。茶宴文化,在唐宋時期的皇宮、文人雅士之間十分盛行:先由主人調茶或招待,以表示對客人的敬意,接著獻茶、接茶、聞茶香、悟茶韻。再由客人評賞茶的品第,有時還會賞景作詩。清代乾隆時期的三清茶宴,直接以梅花、松子、佛手入茶,以雪水相烹,沃雪烹茶,佐以內府果餌,盡顯出宮廷的風雅別致。
而以茶代料作菜,古已有之,《詩疏》說:“椒樹、茱萸,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中以為食。”早在漢代之前,人們就以茶當菜,茶葉煮熟了之后,與飯菜一同食用。
“我們整個體系最重要的板塊就是茶文化。”上海荷風細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雨說,作為上海市茶葉協會中為數不多的餐飲業會員單位,“荷風細雨中國茶宴”的愿景是成為中國茶宴第一品牌,“茶”的元素無處不在。與非遺大師共同聯手打造傳統文化茶禮以及共同舉辦茶文化活動,將非遺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將茶文化獨具特色地呈現在大家面前。在最新的店面設計中,融入了中國茶宴的主題風格,大廳可現場演奏古箏、古琴、琵琶、昆曲、木偶戲等傳統民間藝術。同時,也將中國傳統的竹編工藝、漆器、瓷器等非遺作品作了呈現展示。
在上海荷風細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雨眼里,餐飲能夠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創造出別具一格的人文餐飲。她表示,“現在的餐飲業已經過了只追求溫飽的年代,也過了追求金碧輝煌的年代,我們希望餐飲中能有更多文化上的體現,精神上的享受。”“荷風細雨中國茶宴“在其風格中,融入了茶文化、書法文化、非遺文化。
此外,上海市茶葉學會秘書長也出席了此次開幕儀式,并邀請到上海書法家協會顧問戴小京老師做開幕致辭,為“荷風細雨中國茶宴”的綻放助力。三家央媒、六家上海本地媒體全程參與,并對國家級美術師、上海書法家協會顧問戴小京、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車鵬飛、上海書畫院院長江宏、上海市茶葉學會秘書長高勝利進行了專題采訪。
何雨認為,中國餐飲文化博大精深,食材品種豐富多樣,將傳統文化、飲食文化融合呈現,將成為如今更高品質生活的寫照。對于中華餐飲文化的未來也是充滿希望,她希望把荷風細雨打造成中國茶宴走向世界的舞臺。也相信在對中華餐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會有更多的黑珍珠餐廳的涌現。
第六屆上海(冬季)國際珠寶首飾展覽會即將在上海展覽中心拉開帷幕,記者得悉,本屆展覽會現場將展出傳承千年的皇家工藝展品——花絲鑲嵌。近兩年來“東方元素”、“中國風”的興盛,為花絲鑲嵌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無論從收藏還是配飾都有著豐厚的價值。
10月1日至8日,“2020天地世界音樂節”薈萃國內頂尖非遺音樂大師,引入“國潮”音樂元素,從上海輻射全國,文商結合為受眾帶來高品質藝術體驗。
國家級非遺項目“上海絨繡”培訓班即將開班了,本次為初級班,我們在2個分館、6個街鎮共設8個培訓班,快來看看有沒有一個在你身邊!1、浦東文化館培訓點培訓地點:洋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洋涇街道巨野路717號)408手作坊1、2023年4月18日至
2非遺小鎮的營造邏輯 2016年7月20日上海非遺小鎮,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上海非遺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