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頭條作者:科幻網科幻網12月2日訊(徐名揚) 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除了廣為人知的中國書法、端午
近年來,南華縣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不斷增強文化自覺自信,擦亮文化瑰寶,讓民族民間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非遺’作為地方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寄托著一種濃濃的鄉愁,我們一直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抓好傳承與保護工作,盡全
廣西非遺隆安稻草龍、賓陽炮龍,云南彝族女子舞龍與越南舞龍互相切磋,中國蒙古族呼麥、塔吉克族鷹舞、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與泰國諾拉舞、越南嘲劇、印尼皮影、緬甸提線木偶、老撾蘆笙同臺展示……4月22日,首屆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在南寧民歌湖廣場開幕,來自中國
非遺博物館:在多方拉扯的角力中生長賈娜沒有圍墻的六枝梭嘎生態博物館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遺保護的“新生事物”6月12日,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館第三天,一位市民拎著一個大袋子尋找這里的負責人,保安指向了站在館門口的郭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334個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體現巴蜀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加以系統保護傳承其中腌鹵傳統制作技藝(九尺板鴨傳統制作技藝)彭
南京燈謎、谷里魚圓制作技藝、六合豬頭肉制作技藝、古龠(yuè)演奏……近日,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以及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共9個門類。此次公布的市非物質文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市場發展現狀與十四五投資方向分析報告2023-2028年【報告編號】: 【出版時間】: 2023年2月【出版機構】: 中研智業研究院【交付方式】: EMIL電子版或特快專遞【報告價格】:【紙質版】: 6500元 【電子版】: 6800元
中華民族的“人間國寶”——談非遺傳承人新時代的責任和使命主講人:苑利圖片來自網絡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作為一種與廣大民眾生活密切相關、具有重要意義的活態文化,非遺的傳承不能離開傳承人而獨立存在。也
2月18日上午,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在陜西省榆林市開幕。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作為年會三個主賓省之一,精選全省各地46個非遺項目和百余名傳承人參加年會各項活動,策劃了“齊魯街”特色非遺街市版塊,打造了齊魯書院沉浸式展廳,將非遺展陳與非遺集市、現場體驗場景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消息稱:中國廣播藝術團同意推薦馮鞏、趙炎二人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并向社會公示7天。公示期為2023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止。消息一經發布,迅速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非遺傳承人的標準是什么樣呢,之前都誰擔任傳承人呢?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