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玩 · 刺 繡 中國刺繡,經典手工藝術, 傳承了4000多年的歷史, 用五彩絲線連接著古今, 美輪美奐的錦繡畫卷, 逐漸從傳統走向了當代。 刺繡,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應融入生活。 此次在文立方舉辦的 「潮玩市集 × 非遺傳承」 有刺繡展出,有復古旗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青年教師們(中為孔維奇)。受訪者供圖 “刺繡是我人生中最美的情結,用繃布、繡架、銀針、花線,繡制出一幅幅象征美好祝福的作品。一想起刺繡,我腦海里就會有繡女在窗邊認真繡花的情景,內心就有無限的歡喜。” 孔維奇過去十
不支持的音頻/視頻格式 請試試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刺繡,講究做工精細、色彩考究、人物逼真、細節生動,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濰坊刺繡,屬中
大冶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該地是華夏青銅文化發祥地。這里不僅因創造了青銅文明而聞名,還因“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的中國保健酒之鄉而著稱。 在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冶刺繡。 說到大冶刺繡,不得不提及大冶刺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210/27/0aa4e215-fb57-4c0c-916a-73e4fba9022a/transcode_31828185-931a-9760-1c8d-6d3a5180.mp4
與“四大名繡”齊名的漢繡“翡翠珠被,爛齊光些。弱阿拂壁,羅帳張些;纂組綺縞,結琦璜些……”2000多年以前,大詩人屈原在《楚辭·招魂》中,用瑰麗的文字描繪出了一副華光盛景,這便是漢繡的前身——楚繡。在歷史長河之中,漢繡輝煌時蜚聲海內外,一度與蘇繡、湘繡、粵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