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龍年春節之際,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讀者博物館及《讀者》插圖藝術館在此期間將正常開放,并隆重推出“《讀者》贈新刊”“我要上封面”和“非遺賀新春”系列主題活動。日(正月初一)當天,《讀者》插圖藝術館將為前100名來館游客免費贈送《讀者》
現場另一側展廳內,設置了非遺主題互動項目,非遺漆扇、仿非遺螺鈿、非遺竹編、艾草香囊等手工DIY制作展位前排起了長隊,許多市民家長陪同孩子一起感受非遺文化之美。她希望女兒通過竹編制作,更深入感受非遺文化的精髓和內涵,體味非遺文化的匠心獨運。非
非遺傳承所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5月27日下午牧野區文化館聯合牧野區陵園小學組織了一場特別的活動——帶領40名小學生們走進牧野區市級非遺項目常派木雕傳承人胡文杰老師的工作室,一同領略根雕藝術技藝的獨特魅力。
人民共享”的主題,武漢博物館聯合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舉辦常福曾技能大師工作室非遺藝術品入藏武漢博物館儀式。據介紹,此前,武漢博物館與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湖北省常福曾技能大師工作室)跨界合作開展的“糖藝塑瑰寶,匠心守傳承”系列活動已歷時三個月
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8日,「新傳統——潮汕非遺藝術展」的特設環節“藝術家駐留創作計劃”啟動。期待著有更多的藝術家參與到我們往后的藝術家駐留創作計劃當中。
指尖上的非遺藝術-景泰藍掐絲琺瑯畫手作體驗活動-隨后,社區工作者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掐絲琺瑯畫講解,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和鮮活的視覺材料,將掐絲琺瑯的歷史、技藝發展與文化內涵娓娓道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居民都用心地制作屬于自己的“福”字掐絲
關中秦腔戲劇臉譜第四代傳承人陳耀武,是西安市雁塔區的一個80后小伙,從最初為自己勾畫臉譜,到逐步收集整理秦腔臉譜譜系,如今18年過去了,他已經收集并勾畫了上千臉譜。秦腔人物臉譜文化底蘊深厚想讓全世界了解秦腔臉譜藝術”陳耀武說,未來他計劃投入
大雪節氣剛過,中新網記者跟隨江西省南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豫章刻瓷第五代傳承人李強,了解刻瓷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此外,李強還在完整傳承父輩刻瓷工藝的基礎上,將南昌金屬雕刻的技藝與刻量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
中國傳統插花欣賞或者制作插花作品,是提升品味、陶冶情操的美的旅程。本期講座,震旦博物館邀請到中國插花花藝大師、上海市海派插花非遺傳承人王志東老師,一起賞花、品花、插花,探索植物的生命精神,走進傳統插花的世界。中國插花花藝大師,上海市海派插花
本期我們一起走進非遺舞蹈——《漁翁捉蚌》。它的表演風格獨特,是民間舞蹈極罕見的類型,體現了湖州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不凡的藝術創造力。2014年弁南小學成為《漁翁捉蚌》非遺項目的傳承基地,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并開始學習這個舞蹈,把承載著鄉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