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而團結奮斗。 新年新氣象,新春再出發。《中國文化報》1月9日起開設《新春走基層》專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代相傳、至今仍在發展和再創造、能夠給人提供文化認同感和持續感的文化遺產或文化傳統,濰坊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同為省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9項。為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帶領大家走進非遺,看一看濰坊幾千年歷史中最為珍貴的傳統文
不支持的音頻/視頻格式 請試試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刺繡,講究做工精細、色彩考究、人物逼真、細節生動,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濰坊刺繡,屬中
為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元宵節前夕,濰坊福彩志愿者到奎文區西上虞社區開展公益課堂活動,帶領孩子們學習元宵節習俗,并邀請高級工藝美術師、濰縣老貓花燈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梅帶來“老貓花燈”傳統技藝公益體驗課,帶領孩子們一起了解濰縣花燈藝術,并一
龍獅舞,紙鳶飛,千重氣象春芳菲。日前,第六屆大龍湖風箏節、“幸福江蘇”2023年江蘇省風箏挑戰賽暨淮海經濟區舞龍舞獅錦標賽、濰坊國際風箏會(徐州分會)活動,在江蘇徐州云龍區大龍湖畔拉開帷幕。美輪美奐的光影秀和閃爍的夜光風箏扮靚了湖畔夜空。開幕式上,徐州大龍湖旅
濰坊市目前擁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項,分別是諸城派古琴和高密剪紙。高密剪紙最早作為膠東剪紙的一個派系,已經初步具備了細膩的風格。漢以后,由于時代的變遷,戰爭的頻繁,特別是明洪武初年,大批移民從山西、河南、河北、江南等地匯集高密,并在高密
前兩天,第40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直沖云霄的“復興號”高鐵、在空中“遨游”的大鯨魚……萬人放飛、漫天風箏,場面震撼。山東濰坊用心經營好一只小小的風箏,為自己打造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今年以來,城市營銷可謂是風起云涌,淄博燒烤火了,很多城市也卷起了美食。可賽道
名城早報 記者張小海提起濰坊,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恐怕就是風箏了。作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擁有兩千多年的風箏制作歷史,是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與京、津風箏齊名鼎立,享譽中外。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傳統手工藝珍品,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