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煙臺2月3日電 題:剪紙館盈滿中國紅 煙臺非遺人巧手片紙展宏“兔” 記者 王嬌妮 當非遺剪紙遇上癸卯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煙臺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梁巧艷比往年更忙了。把小剪紙從裝飾品變成大產業,用剪紙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2020年不僅是西歷新十年的開始,亦是中國農歷年十二生肖之首的庚子年。講究“好事成雙”的中國人對這個擁有“兩個新開始”的新春格外期待。連續幾年融匯傳統與時代、貫穿東方與西方,以“國潮”新春帶大家找到“開始的力量”的肯德基,在這個農歷新年再次用心呈現了一場元氣滿
■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簫聲悠悠,非遺傳情。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的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以下簡稱檳榔谷)三月三廣場,鼻簫傳出動聽的黎家小調,引人走進美妙的非遺之旅。 2月1日,春節黃金周已過,但人氣和熱度不減,一批批“錯峰游”游客紛至
不支持的音頻/視頻格式 請試試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5日訊 面塑作為一項非遺技藝,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今天的“新春走基層”,讓我們一同走進沂蒙面塑傳承人,
文化大院賞“非遺” 本報記者何英杰 通訊員邢博 雪白的幕布、恍惚的燈影、鏗鏘的鑼鼓、委婉的音樂……2月4日,夜幕降臨,靈寶市尹莊鎮西車社區文化大院一片歡騰。 走進院落,只見舞臺中央橫幅上“河南省非遺項目靈寶道情皮影”大字格外醒目,兩邊“弘揚傳統
圖為留學生們體驗井陘拉花表演。 翟羽佳 攝 中新網石家莊2月6日電 題:看非遺猜燈謎 在華留學生中國傳統村落鬧元宵 作者 趙丹媚 翟羽佳 邢璐 “元宵鑼鼓震九天,城區社火鬧新年。”5日,隨著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桃林坪花臉社火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
中國商報湖南報道(張為 記者 謝作欽)踩高蹺、觀燈會、品甜酒、鬧元宵,每年元宵佳節,這里都張燈結彩、人海如潮,成為千年古鎮“抬閣故事會”的歡樂海洋。2月5日下午,中國商報記者慕名來到岳陽汨羅市長樂古鎮,一睹這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感受美麗汨羅江畔的濃濃年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隨著春節的腳步一日日走近,街頭巷尾的年味也愈發濃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主辦的2023年“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于1月14日正式啟動。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春節期間,廣東將推出近600場非遺相關傳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胡銳 通訊員彭毓妍)1月13日,2023年湖南省“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暨“春暖大匠院·歡樂非遺年”湖南非遺新春集市在長沙市大漢國際工匠院啟動。從當天至1月15日,120項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非遺好物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