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濟南隆重啟幕。值得濟南人驕傲的是,中國非遺博覽會是永久落戶濟南的國字號展會,從2010年至今,非遺博覽會已成功舉辦6屆,特色鮮明,活動豐富,成果豐碩。8月25-29日,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主會場將
《大辭典》由文化學者王文章擔任主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參與組織工作,近580位非遺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員撰稿,歷時6年完成。
年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之一。該地已經成為市民感受非遺魅力的重要文化空間。此后,各省市地區紛紛舉辦“非遺購物節”活動,非遺購物節讓一些傳統美食、傳統技藝、非遺傳承人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非遺文化發展,你我皆是把關人
振興非遺,讓非遺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生共榮,中國夢更加輝耀世界。有鑒于此,此次“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呼吁全社會正確認識非遺、正確有效地保護傳承發展非遺。
也正是這些“非遺新青年”,又為中國的非遺活態傳承增加了無限可能。非遺與旅游的牽手帶來雙贏效果。事實上,非遺扶貧能有力強化貧困民眾的“自身造血”能力,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守護脫貧成果,開拓了在地貧困民眾的就業和增收渠道。據悉,今年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000年的華夏史留下了悠久的歷史文明,2013年,中國已經有37項入選聯合國非遺的名單,細數18個你不得不知道的,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看完這么多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沒
通訊員傅玉萍)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江西新余有一位竹編非遺傳承人,在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上榮獲“中國匠人大會十大人氣匠人暨2020抖音年度匠人”稱號。會上,新余市李年根榮獲“中國匠人大會十大人氣匠人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全會精神,進一步提高青年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中國民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中心、北京民藝非遺研究院聯合舉辦2022全國高校青年“非遺守護人”招募行動,旨在與青年大
非遺新聞在中國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國家圖書館6月10日舉辦了“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五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暨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傳承人記錄成果特展”系列活動。“年
人與物的關系、人與生活的關系,構成了非遺傳承人研究的基本命題[注]。基于此,本文以鄉賢文化為觀照點,將傳承人還原到鄉村文化傳統之中,運用民俗譜系學方法,思考新時代如何界定傳承人內涵、如何理解傳承人價值,為國家非遺保護的文化使命回歸人的意義提